莫迪要打“断水战”施压巴方,但没想到中国会出手,反制就现在
5月7日,印军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起空袭,引发巴方激烈反击,不仅击落5架印战机,也是对莫迪政府“断水战”的有力回击。
与此同时,印方与美方的“零关税换零关税”的谈判也不顺利,更重要的是中方也在此时宣布对印进行反制措施。
这些事情,将印度的多重战略困境直接暴露了出来,如今莫迪政府该怎样应对?
莫迪政府此次军事冒险的导火索,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发生的枪击事件。
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装组织策划袭击,并以此为借口单方面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且在5月6日印方宣称要打“断水战”。
这一被巴方定义为“敌对行为”的举措,毕竟印方行为直接导致巴基斯坦大部分农田干涸,水电站发电量骤降,民生危机加剧。
印度的“断水战”看似精准打击,实则暴露其战略短视,《印度河河水条约》自签署以来,虽历经多次战争仍保持效力。
印度单方面毁约严重破坏国际法权威,招致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讨论,不仅如此,印空军此次折戟克什米尔,堪称近年来最惨重的军事失利。
巴方披露的作战细节显示,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提供的歼-10CE战机和红旗-9P防空系统,在超视距空战中精准拦截印度战机,其中PL-15E导弹的射程直接压制了“阵风”战机的雷达系统。
这场交火暴露出印度军事体系的深层矛盾,高价进口的“阵风”在实战中表现远逊预期,关键是仅看购入成本就让印度纳税人难以接受。
这也让印度的国内舆论迅速从民族主义狂热转向质疑,这种政治压力迫使莫迪在军事冒险与国内稳定之间艰难平衡。
就在印巴冲突白热化之际,印度与美国的“零关税换零关税”谈判陷入僵局,印度提议对多领域实行互惠关税减免,对于这条要求,美方有自己的盘算。
他们坚持要求印度废除“质量控制命令”,这就爆发了双方核心分歧,美国要求印度彻底改革,而印度拒绝放弃对本土中小企业的保护。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于5月7日宣布对印度进口的氯氰菊酯实施反倾销措施,这一决定源于长达一年的调查。
经调查印度对华氯氰菊酯出口量,导致中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度萎缩,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5月6日正是美印谈判的关键期。
中方此举被解读为对印度“以损害中国利益换取美国让步”的直接回应,印度需要为自己的战略投机付出沉重代价。
印度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美方偏袒印度的立场遭中俄反对,最终未能通过谴责巴基斯坦的决议。
俄方虽未公开批评印度,但始终强调“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中东国家则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试图通过经济援助换取局势降温。
莫迪政府的“断水战”与军事冒险,本质上是印度教民族主义裹挟下的战略误判。
通过制造外部威胁转移国内矛盾的策略,短期内可能凝聚民意,但长期将加剧地区不稳定,并使印度在大国博弈中失去战略主动权。
中国的反制措施与巴基斯坦的军事胜利,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全球化深度互联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的“零和博弈”都将付出高昂代价。
对印度而言,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摒弃投机心态,回归务实外交。
应重启与巴基斯坦的水资源条约谈判,而非单方面毁约,还有在经贸领域,需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不能依赖关税博弈。
在国际事务中也应坚持“战略自主”,在大国间选边站队永远不是长久之计,否则,印度或将在民族主义的狂热中越陷越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