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思想与文学家,赫尔岑十句格言,笔触冷峻中透悲悯,值得细品
赫尔岑在俄国的思想与文学领域,是一位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被尊称为“俄国社会主义之父” ,其哲学思想被列宁称赞能达到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水平。在文学创作上,他也是19世纪中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作品影响了几代俄罗斯人的思想和生活,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十句至理格言。

屠格涅夫曾评价:“赫尔岑在刻画他所遇到的人物的性格方面是没有敌手的” 。在日本文坛,虽然赫尔岑并非本土作家,但他的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艺术魅力,也吸引着众多日本学者和读者去研究与品味,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日本文学界在思考社会问题与人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赫尔岑于1812年4月6日出生,彼时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农奴制度盛行,社会矛盾尖锐。在文化上,俄国知识界正激烈地探讨着俄国的发展道路,斯拉夫派与西方派各执一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赫尔岑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教师启蒙教育下,从小就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制度。18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虽遭到镇压,但却在赫尔岑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对他影响深远。
他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而富裕的官僚贵族家庭,然而他是私生子,不能承父姓,父亲出于对他的爱,给他取赫尔岑为姓,德语意为“心” ,并给予他良好的教育。1829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数理科学习,在学习期间,和挚友奥格辽夫一起组织政治小组,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和共和政体思想,这个“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毕业后,他因“对社会极为危险的自由主义者”罪名被逮捕流放,流放生活让他深刻了解到社会底层的苦难和农奴制的残酷,也更加坚定了他反对封建专政和农奴制的决心,从此他走上了通过文字来唤醒民众、推动社会变革的文坛之路。
据了解,赫尔岑为人性格坚毅且充满叛逆精神,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敢于直言批判。他与别林斯基、奥格辽夫等人交往密切,其中别林斯基在文学观念和社会思想上与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奥格辽夫则是他一生的革命挚友,他们共同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而努力。
赫尔岑一生创作颇丰,早期有带自传性质的中篇小说《一个年轻人的札记》 ,40年代中后期发表了长篇小说《谁之罪?》以及中篇小说《克鲁波夫医生》和《偷东西的喜鹊》 ,这些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俄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晚年他写成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全书共7卷,记述了从十二月党人起义到巴黎公社前夕的半个世纪里俄国和西欧的社会生活及革命事件,把重大社会事件同作家个人的生活道路、思想发展紧密结合,其思想性与文学性俱佳,艺术价值极高,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深刻的思考。
不可否认的是,赫尔岑是19世纪俄国思想巨擘与文学先驱,以锐利哲思与深邃文韵交织独特魅力。他视真理为智慧之源,强调"尊重真理乃大智起点",其思想如炬穿透时代迷雾。文学上,他借《谁之罪》《克鲁采奏鸣曲》等作品剖析人性与社会,笔触冷峻中透悲悯,展现"文学即精神革命"的信念。他主张"读书塑教养",将文学化为变革之刃,在沙皇专制下点燃思想火种。赫尔岑以哲人深度与文豪才情,铸就俄国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双重丰碑,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十句至理格言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