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弱化知识的时代又来了吗?
陈丽君“长子长孙”梗已经过去两周了 ,估计很多人已经把这件事给忘了,听说《人民日报》还是《新华社》带头翻篇了。但我是不会忘的,不仅不会忘,而且我还想起来“李时珍同志来了吗”?这个梗。我还想起来当年的一个风云人物——“白卷英雄”张铁生。
话说公元一千九百七零年代,某劳模当选为国家fzl,外国代表团来访,劳模zl去接待,外国代表团团长说:“贵国李时珍在医药上的贡献真是很大啊!”劳模zl马上问“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翻译吓了一跳,慌忙向她摇手示意。“没有来?快用车去接!”翻译这个时候不得不凑到ld的耳边小声说:“李时珍是明朝的”。“明朝来?不行,一定要今朝来!”
这个梗已经过去整整50年了,凑巧的是,这个梗的主角在2025年的4月25日刚刚离世。
陈丽君在“文化十分”的采访视频恰恰是在4月30号晚上发出来的。由此可以大胆判定:陈丽君是这种梗的接班人无疑!因为她是茶农的女儿,她的出身好,她是自己人,她“苦大仇深”,她“根正苗红”,她是农民阶级的杰出代表,她是一面旗帜!
既然陈丽君是上边树立的一面旗帜,她就不可能倒,也不会让她倒,该倒的时候才会让她倒。看看北京中央歌剧院场外的应援活动,一切问题的答案皆可揭晓。剧本早都有人给她写好了,就等着陈丽君配合演出就是了。没有悬念的轰动效应,没有悬念的好评,没有悬念的获奖!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和天衣无缝。
高校的教授都是“叫兽”,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叫兽”这样的称呼在网上现在是屡见不鲜,十足的一个贬义词。既然高校教师如此不堪,那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就该没有工作?是不是就不值得一提?他们的学历是不是就如同废纸一张?
我想问一下我们的媒体:每年一千多万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问题,为何一概不提?天天报道一些无足轻重、无关痛痒的话题,是意欲何为?民生问题难道不是最该报道?最该引人关注的话题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