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女儿国”:30年无男性踏入,女人通过“自由约会”繁衍后代

九月读书 1周前 (05-03) 阅读数 7 #情感

你可曾想过,在那遥远的非洲肯尼亚,竟存在着一个现实版的“女儿国”——乌莫加村。在这个神秘的地方,30年以来,禁止成年男性进入。女性们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自治社区,而且还通过独特的“自由约会”方式解决了后代问题。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苦难催生的“女儿国”

故事得从1990年说起,那时的肯尼亚,社会环境,对女性极不友好,尤其是在桑布鲁地区,传统的父系制度,根深蒂固,女性地位,极其低下,遭受着各种不公平对待和暴力伤害。

就在这一年,15位勇敢的女性站了出来,她们曾经遭受英国士兵的强暴,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

不过回到部落的她们不仅没有得到同情和安慰,反而因所谓的“不洁”受尽丈夫的指责和族人的侮辱,甚至被赶出家门。

在绝境中,这15位女性决定不再沉默,不再忍受。

她们联合起来,搬到了几公里之外的地方,创建了乌莫加村。

“乌莫加”,在斯瓦希里语里呢意思是“团结这个名字呀,恰恰十分契合她们那种勇于去跟命运相抗衡,而且还相互给予支撑的坚定意志。

自此这个村庄成了肯尼亚女性的避风之所;那些历经性侵、家暴、童婚以及女性生殖器切割等创伤的女性,纷纷慕名而至,在此寻求庇护与新生。此地仿若她们的心灵栖居之地,为她们遮风蔽雨,给她们再次出发的契机。

自治社区的生存之道

初建的乌莫加村条件极为艰苦,她们用树枝和泥土自建房屋,用带刺的灌木将村子团团围住,防止入侵者。没有男人的帮助,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她们学着放牧、耕种把木头、牛粪和草料混合在一起,建造遮风挡雨的住所。一张睡垫、一只火炉和一袋豆子,往往就是一个女人的全部家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莫加村逐渐发展起来。

除了传统的放牧等工作,旅游业成为了村庄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村庄一公里处,村里人经营着一座露营地,接待前来打猎的旅游团。

很多去往自然保护区的游客经过村庄时,会顺便来小有名气的乌莫加看看。

村民们向游客收取了些许门票费,而且趁机兜售她们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饱含着浓厚的,非洲风情;而且皆是女人们亲自打造的,凝聚着她们的,聪慧与付出。

靠着这些收入,村庄慢慢地有了学校、诊所等公共设施,孩子们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有了保障。

“自由约会”背后的无奈与选择

在乌莫加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而且村子里有好多孩子,可奇怪的是,几乎见不到成年男性的身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为了让后代得以延续,女人们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办法——将“自由约会”付诸实践。

在村里虽然不允许成年男性常驻,但女人们并不排斥和外面的男性接触。

她们会在合适的时机,与外部的男性进行交往,以此来实现生育的目的。

在她们的文化里,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孩子,女人仿佛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正如一位妇女所说:“没有孩子,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方式,背后其实是她们在艰难环境下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和对传统观念的一种妥协

她们既想摆脱男性的暴力和控制,又无法完全摒弃生育后代的传统观念,于是便创造了这样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打破传统的艰难抗争

乌莫加村的出现,无疑是对当地传统父系社会的一种挑战,这也引来了诸多男性的不满和反对。

在桑布鲁部落中,男性习惯了掌控一切,女人被视为他们的附属品,丈夫对妻子甚至拥有生杀大权。男人惯于掌握一切事务,而女人如同他们的附属之物般存在,丈夫更是对妻子有着近乎绝对的权力,可决定其生死。

当乌莫加村的女性们提出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避难所时,男人们愤怒了,他们对创始人丽贝卡·罗勒索丽进行殴打,试图阻止这一“叛逆”行为。

乌莫加村成立后,男人们更是扬言要杀了她们,还时常来抢劫她们做生意所得。

不过乌莫加村的女人们没有感到了恐惧,她们格外坚决了、毅然地捍卫着自己的家园。她们以沉着冷静的态度,悄然守护着那片亲切的了土地。事实上她们内心深处蕴含着一种无形的了力量给予支撑,使她们毫无惧色地承担起守护的责任。

创始人丽贝卡·罗勒索丽,在面对威胁之际,依然毫不畏惧,她决意要为女性去争取平等的权益以及尊严。

她四处奔走,为乌莫加村去争取支持,而且希拉里·克林顿也曾经到访过乌莫加村,这便成为了她们的榜样以及精神支柱。她那坚定的行动,竟成为了村里人们前行的动力,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女人们一同的努力之下,乌莫加村,不但存活了下去,而且持续地发展并逐渐壮大起来,已然成为了肯尼亚女性对抗压迫的一道鲜明旗帜。

影响与展望

乌莫加村的这个故事,渐渐地开始传播开去,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它不仅给肯尼亚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女性,提供了一个安静的避难之所,还成了女性追求平等权利的重要标识。

由于乌莫加村的启发,附近地区也慢慢地兴起了一些,由女性组建的村落。这些村落的创建目的与作用,虽说不是完全相同,但都在尽力将女性从性别压迫中解救出来,让她们能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力。

不过对于肯尼亚这个人口超5000万的国家的而言,像乌莫加村这般由女性引领的社区的,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的罢了。在不少地方,某些老旧的陋习的,如“割礼”“童婚”等仍在持续上演的。实际上女性在社会中依旧面临着各类不公正的对待的。即便肯尼亚已在法律层面明确规定禁止部分侵害女性权益的行为的,但要彻底改变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的,达成男女平等的理想的,或许需要投入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方可实现的。

乌莫加村的女性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坚韧与力量,她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希望未来,这样的“女儿国”,不再是个例,女性能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享受到平等与尊重。

亲爱的读者们,读完乌莫加村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你们认为乌莫加村的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在推动性别平等的道路上,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观点和看法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九月读书

九月读书

用心读懂每一本心仪的书,分享写作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