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黑奴历史的真相,究竟有多颠覆认知?林肯曾私下说漏嘴
当一件事成为政治工具时,它很容易变得面目全非。
如今一提起黑奴制度,相信不少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剥削”与“压迫”。“它无偿占有奴隶并粗暴地创造利润”,黑奴制度被描述得暗无天日,论绝望程度,丝毫不亚于黑暗的欧洲中世纪。
可下面这些事实,足以颠覆我们对此事的许多认知。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废除奴隶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时间点上,南方种植园奴隶经济非但不“落后”,反而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与活力。
根据资料:彼时一个南方种植园的产出,普遍要高出同等规模的北方农场30%~35%。这种状况乍看不难解释:恰是奴隶主对黑奴的疯狂压榨换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黑奴牛马不如,奴隶主只在乎利益,才不会管他们的死活。
可事实上,虽然奴隶主对黑奴拥有完全的占有权,可以随意处置,但黑奴制度从诞生到废除的百余年里,总共只有大概1200名奴隶死于非命——单从该数据来看,“奴隶主随意虐待、屠杀黑奴”的说法就不成立。
上述内容来自计量经济史学家罗伯特·福格尔的研究,此君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他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南北战争之前,黑人奴隶跟如今部分好吃懒做的美国黑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反倒是“吃苦耐劳”的代名词。
农场主不会随意伤害奴隶,其中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做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试问哪位农民会随意弄坏自己的拖拉机?
南北战争时期,一名健康的黑奴售价普遍在25英镑上下,根据估算,彼时1英镑约合5美元,而以黄金作为换算媒介,当时1美元的购买力至少等同于如今的70倍以上。也就是说,黑奴其实并不廉价,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万把块的东西说扔就扔。
黑奴是南方种植园经济的核心,是一切产出的来源,农场主想要获得更多的收入,自然要把奴隶照顾好。
正所谓“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多给马儿多喂草”,农场主非常清楚这道理,不但豪掷重金保障黑奴的健康生活,甚至还建立起相当丰厚的劳动激励机制。
黑奴拥有充足的食物、饮水和休息时间,伙食也颇为丰盛。
根据福格尔的研究,黑奴家庭是南方种植园经济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单位之一,往往拥有家庭的黑奴劳动情绪更加稳定,在劳作时更加积极卖力。因此,许多奴隶主非但不干涉黑奴的私人生活,反而鼓励他们结婚生子,为黑奴夫妇提供独立居所。
此外,奴隶主还会在生活区设置诊所,定期聘请医生为黑奴体检,治疗疾病,确保黑奴保持健康,能够承受持续的高强度劳作。
总而言之,黑奴的遭遇并不像通常描述的那么悲惨,相反,他们的生活水准要高出大部分普通百姓。奴隶主自然不会太过计较在奴隶主身上的花销,毕竟羊毛都出在羊身上。
对于身处“黑人只算于1/3个人”的时代的黑人而言,在农场主手下做事,辛苦一些,但能换来庇护和稳定的生活,吃穿不愁,这显然不算一个坏选择。
相比而言,真正将“压迫”和“剥削”发挥到极致的,恰是自诩“黑人解放者”的北方资本家:成为自由人后,大量南方黑人前往北方寻找机会,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做着跟以前同样繁重的工作,没人管吃管住,不在乎他们的死活,能拿到的薪酬只有之前的30%左右。
南北战争结束后,直到上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中白人虐杀黑人的惨案频频发生,联邦政府却视若无睹,假装什么都没发生。陷入这种处境,不知这些“被解放”的黑奴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您可能会问:笔者将黑奴制度描述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废除呢?
值得说明的是,正如刚刚提到的:黑奴制度绝对谈不上“好”,废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但彼时美国联邦内部的权力斗争赋予了黑奴制度特殊的价值,后者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实际上,废奴与否或许并不重要。
鲜为人知的是,在废除黑奴制度这个问题上,伟大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一度表现得像个挑梁小丑——并非抹黑,事实确实如此。
当初林肯正是凭借着旗帜鲜明的废奴主张,在政坛上迅速崛起,成为美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怎料在1836年,他遭遇了滑铁卢,政治生涯差点完蛋。
当年年底,第十届州会议与伊利诺伊州召开,当林肯再次高呼“废除黑奴”,试图以此博取支持,效果却适得其反:他只获得了5张赞成票,反对票多达77张。
此后,林肯的支持率持续暴跌,就连辉格党内的大佬也放出风声,称准备放弃林肯,另选合适的代表人。
林肯在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上徘徊了许多年,直到1848年12月的第13届过会上,他在哥伦比亚特区无条件废除奴隶制度时,破天荒投出了反对票。
有南方奴隶主对林肯的反常行为展开嘲讽,林肯却谦卑地表示:“我向您保证,我从未要求过你们这样做,这个问题完全由您说了算。”
此后,他在与其他人的书信中不止一次提及,自己完全支持“黑奴是奴隶主合法财产”的主张,即便是联邦政府也无权剥夺。
“如果能让国家避免分裂,就算一个黑奴都不废除也无所谓……”
听起来大义凛然,就不知林肯的出发点究竟真是国家大义,还是为保全自己的前途。不过这句话中倒是透露出了很重要的一点:其实对于当时的美国统治者们而言,“废奴”其实并不是关键所在。
恰如咱们先前所讲:同样规模的土地,北方农场的产出只有南方种植园的70%左右,通过对劳动者剥削而堆砌出的生产力,根本竞争不过南方种植园经济。
适逢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南方州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种植园经济借此达到繁荣。
然而,美国南方各诸州绕过北方与欧洲寻求合作的做法,无疑会对其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巨大伤害,严重影响到了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当争端无法在谈判桌上解决时,战争就成了必要手段。资产阶级统治者急于消灭对手维护利益,既要发动战争又不想当恶人,便把“黑暗腐朽的黑奴制度”当做借口。
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北方确实打了一场具有积极意义的“正义”战争,但驱使他们做出决策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
一场南北战争既铲除了政治对手,保全了自己的利益,又在战后对失败者稍微施舍一点慷慨,落个“绅士战争”的美名,直至今日仍被反复称颂,一箭三雕,由此可见,当时美国决策者们的水平还是非常值得赞叹的,比如今美国政府倒行逆施的抽象操作不知高明了多少。
只是为达成政治目的不惜将对方污名化,以至于将历史折腾得面目全非,“谎言”被当成史实流传至今,这实在让人难以评价。
古往今来,类似的案例简直数不胜数!这再一次印证了那句名言:历史是一个任由胜利者打扮的小姑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