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后方生变?普京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国被踢出局?

裂谷长河娱乐 2天前 阅读数 275 #娱乐

近几年,蒙古国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中间,一直是个关键角色,尤其是在能源和基建合作上。可最近却传出它被“踢出局”的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蒙古国的特殊位置:夹缝中的战略要地

蒙古国是个内陆国家,北边挨着俄罗斯,南边靠着中国,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330万,地广人稀。它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像个缓冲区,把中俄两个大国隔开。这种位置让它在历史上就挺敏感,现代更是成了中俄合作的一个重要节点。

资源方面,蒙古国也不简单。它有丰富的煤炭、铜矿和稀土元素,尤其是煤炭出口,90%以上都卖给了中国。经济上,它跟中国捆绑得很紧,但跟俄罗斯的关系也不差,毕竟苏联时期留下了深厚的历史联系。

现在,蒙古国既想靠着中俄赚钱,又不想被两边绑死,所以搞了个“第三邻国”政策,跟美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也拉关系,试图找平衡。

这种位置和政策决定了它在中俄合作里既有优势也有风险。优势是地理便利,比如管道或者铁路经过它,能省不少事儿;风险是它太小,经济弱,容易被大国左右。

所以,当中俄有什么大项目时,蒙古国是绕不开的,但也未必是铁板钉钉的选择。

中俄合作的王牌项目:西伯利亚力量管道

咱们先聊聊中俄合作的明星项目——“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这项目分两期。

第一期叫“西伯利亚力量1号”,2019年就通气了,从俄罗斯远东的雅库特地区直通中国东北,年输气量能到380亿立方米。这条线不经过蒙古国,走的是俄罗斯境内的路线。

第二期,也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才是重点。这条管道计划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地区出发,送到中国,设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比第一期还多。总投资据说高达550亿美元,是俄罗斯近几十年来最大的能源基建项目。

对俄罗斯来说,这项目是把天然气卖给中国的战略通道,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对中国来说,进口更多天然气能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污染。

最开始,管道路线有几种方案,其中一条就是经过蒙古国。从俄罗斯的阿尔泰地区进入蒙古国,穿过蒙古中部,再到中国北方,全程大概2600公里。

其中蒙古国境内占了960公里左右,这条路线的好处是地形平坦,施工难度不算太大,而且能给蒙古国带来过境费和基建投资,算是个双赢的买卖。

2019年,中俄蒙三国开了个峰会,签了合作备忘录,正式把蒙古国路线提上日程。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还专门派团队去蒙古国勘测,计划2024年开工,2030年通气。蒙古国政府当时也很兴奋,说这是“世纪工程”,能带动经济起飞。

蒙古国被“踢出局”的传言从哪来?

2023年以后,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消息开始变味。俄罗斯那边提到,除了蒙古国路线,他们还在考虑别的选项,比如直接从阿尔泰地区到中国新疆,或者通过哈萨克斯坦。

2024年,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公开说,跟哈萨克斯坦的合作正在推进,可能建一条年输气350亿立方米的管道。这话一出,很多人就猜:蒙古国是不是被pass了?

再加上蒙古国自己这边也有变化。2024年初,它的国家发展规划里突然不提这个管道了,之前可是当作重点项目宣传的。这让外界觉得,蒙古国可能主动退出,或者是被中俄给“放弃”了。

还有个背景是,蒙古国跟美国走得有点近。2023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蒙古国,签了好几个合作协议,包括能源和矿产开发。

美国还承诺给蒙古国修铁路、搞基建,明显是想拉拢它。这种“第三邻国”政策的加强,可能让中俄觉得蒙古国不太靠谱,毕竟管道这种战略项目,安全第一,不能有闪失。

不过,到现在为止,没有官方文件明确说蒙古国被踢出局。俄罗斯和中国都没正式宣布放弃蒙古国路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还在2024年6月表示,蒙古国方案的评估没停。所以,被踢出局可能有点夸张,实际情况更像是路线还没定,蒙古国只是暂时被冷落。

为啥蒙古国地位会动摇?

蒙古国在这项目里的地位为啥不稳,咱们得从几个角度分析。

第一,蒙古国路线虽然地形不错,但基础设施太差。管道经过那儿,得新建一大堆配套设施,比如道路、供电站,甚至维修基地,投资少不了。

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已经有成熟的油气管网,改一改就能用,成本低、见效快。中俄都是务实的大国,算经济账肯定是首要考虑。

第二,蒙古国虽说跟中俄关系不错,但它的小动作让人生疑。比如2016年它接待达赖喇嘛,中国直接给它点了颜色看,边境费涨了好几倍,贷款谈判也停了。

最近跟美国眉来眼去,又让中俄警惕。管道运营几十年,谁敢保证蒙古国不突然变卦?要是哪天跟西方站队,项目安全咋办?

第三,有消息说,蒙古国在谈判时要价不低。过境费据说开到每年20-30亿美元,比国际惯例高出一大截。俄罗斯觉得这太离谱,毕竟管道总投资也就550亿,过境费占的比例不能这么夸张。

中国这边也不乐意多掏钱,毕竟它还有别的天然气来源,比如土库曼斯坦和澳大利亚。蒙古国要是狮子大开口,自然容易被pass。

第四,美国在蒙古国的布局不能忽视。除了经济援助,它还在推销自己的能源技术,想让蒙古国少依赖中俄。如果蒙古国真倒向西方,中俄肯定得重新规划,宁可绕远路也不冒险。

综合来看,蒙古国地位动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它的地理优势还在,但经济弱、政治摇摆和外部干扰,让中俄不得不多想几步。

普京“发狠”和中国的“打算”

普京这几年对能源出口抓得特别紧。西方制裁让俄罗斯丢了不少欧洲客户,天然气卖不出去,经济压力山大。

2022年乌克兰冲突后,俄罗斯更急着把能源卖给亚洲,尤其是中国。“西伯利亚力量2号”是普京的重点项目,他亲自盯着,2023年还跟中国领导人开了好几次会谈,敲定合作细节。

所谓“发狠”,可能指他对项目的强硬态度。不管蒙古国咋样,他都要保证管道修成,哪怕换路线也在所不惜。2024年跟哈萨克斯坦的协议,就是这种决心的体现。普京不是冲着蒙古国发狠,而是冲着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使劲儿。

中国这边就显得更从容。它是买家,天然气来源多,不差这一个项目。除了俄罗斯,中国从中亚、东南亚甚至海上进口的天然气占了大头。

2023年,中国天然气总进口量达到1.2亿吨,其中俄罗斯只占15%左右。所以,“西伯利亚力量2号”对中国重要,但不是非它不可。

中国“做好打算”,可能是指它早就留了后手。如果蒙古国路线黄了,走哈萨克斯坦或者别的方案都行。甚至不修这条管道,中国也能从别的渠道补上缺口。这种底气让中国在谈判里不急不躁,稳坐钓鱼台。

中俄的新布局:哈萨克斯坦上位?

既然蒙古国可能靠不住,中俄的新选择是啥?哈萨克斯坦最近挺显眼。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大国,天然气储量丰富,管网也比蒙古国成熟。2024年,它跟俄罗斯签了协议,计划建一条管道,既给中国供气,也给自己东北部用,一举两得。这条线年输气量350亿立方米,虽然比蒙古国方案少点,但启动快,风险低。

对中国来说,哈萨克斯坦已经是老朋友了。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早就连通,每年送来几百亿立方米气。加一条新线不过是锦上添花。对俄罗斯来说,哈萨克斯坦政治稳定,跟西方关系也不算近,用起来放心。

这么看,哈萨克斯坦上位不是偶然。它抓住了蒙古国掉链子的机会,用实力证明自己更靠谱。

蒙古国的损失和反思

如果蒙古国真被挤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损失可不小。先说过境费,按每年20亿算,30年就是600亿,够它GDP翻好几倍了。再说基建,管道能带动公路、电站建设,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现在这些都没了,蒙古国只能干瞪眼。

更麻烦的是经济前景。蒙古国靠矿业吃饭,出口全看中国脸色。错过这个项目,它的经济多元化又推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4年预测,蒙古国未来几年增长率可能跌到3%以下,日子不好过。

蒙古国政府也开始反思。2024年总理呼日勒苏赫说了,过去决策太短视,未来得务实点。可话好说,路难走。它现在想靠日本、韩国搞矿业和新能源,但这些项目周期长,见效慢,远水解不了近渴。

“西伯利亚力量2号”估计会在2025年定路线。如果走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就真出局了;如果还留着蒙古国方案,那它还有翻盘的机会。不管咋样,中俄都会往前走,蒙古国得看清形势,别再错过机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