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耳聋妙方集锦

青囊译录 6天前 阅读数 245 #健康

对于耳聋古籍记载有很多方法,这里汇聚了其中一部分临床效果佳的方法,供大家查阅参考。

一、王清任《医林改错》通气散方剂组成:柴胡30克、香附30克、川芎15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治疗肝郁气滞、气血瘀阻引起的耳聋(如“耳聋不闻雷声”)。用法用量: 每用9克,开水冲服,早、晚各二次。方义解读: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直走少阳经(胆经),通耳窍。胆经循行于耳周,故柴胡可解除肝胆气郁导致的耳闭;香附辛香行散,疏肝理气,调畅三焦气机,尤擅解肝郁,被誉为“气病之总司”;川芎活血行气,上行头目,下达血海,兼祛风止痛。与柴胡、香附配伍,形成“行气-活血-通窍”的协同作用。本方药简力专,针对实证耳聋(气滞血瘀)。

二、《外科精义》通气散方剂组成:元胡45克、猪牙皂角30克、川芎30克、藜芦15克、踯躅花7.5克。功能主治: 通窍除毒。治时气头面赤肿,或咽喉闭塞不通,用之取嚏,喷七八遍,泄出其毒则愈。若看病之人用此药,必不传染。用法用量:上方诸药研成细粉,用纸燃蘸少许,纴于鼻中,取嚏为效。

备注: 方中元胡,《外科枢要》作“元参”。

三、《普济方》通气散方剂组成:穿山甲(炮)、蝼蛄各150克、麝香3克。用法用量: 上药以葱涎和捣,塞耳中;或为细末,每用少许,放入耳中。仍以耳聋类追风散搐鼻妙。功能主治:开窍通闭,治疗久聋诸药不效者。方义解读:  穿山甲:穿透力强,通经络、散瘀结。  蝼蛄:利水通窍,《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耳聋”。  麝香:芳香开窍,引药直达耳窍。本方特点:以动物药为主,强调“通”法,适合顽固性耳聋。

四、《奇效良方》通气散方剂组成:小茴香、木香、全蝎、延胡索、陈皮、菖蒲各3克,羌活、僵蚕、川芎、蝉蜕各1.5克,穿山甲6克,甘草4.5克。用法用量: 上方诸药研成细粉,每服9克,不拘时温酒调服。功能主治:理气通窍,治疗气闭耳聋。

病案举例分析  :

案例一:肝郁气滞型耳聋(王清任通气散加味),患者:刘某,男,62岁,因左耳流脓后听力严重下降就诊,伴口苦、咽干、胸闷,舌红苔少,脉滑涩。 辨证:肝气郁滞,肝胆火旺。处方:通气散(柴胡20g、香附20g、川芎15g)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加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清热泻火,当归、麦冬滋阴养血。疗效:5剂后听力恢复,症状缓解。分析:本例属实证耳聋,因肝郁化火、气闭耳窍,通气散疏肝理气,配合清肝利湿药,标本兼治。

案例二:气滞兼肾虚耳鸣(通气散合益气聪明汤),患者:陈某,女,52岁,右耳夜间耳鸣加重,伴焦虑、目涩,脉细软。处方:通气散(柴胡15g、香附15g、川芎15g)加石菖蒲、煅磁石,二诊合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蔓荆子、升麻、葛根等)。疗效:7剂后耳鸣减半,后续调理痊愈。分析:患者虚实夹杂,初诊以通气散开郁通窍,二诊加入补中益气药,体现“通补兼施”原则。

案例三:久聋(《普济方》通气散外治),患者:张某,男,71岁,双耳听力减弱,十多年治疗未愈,因其年龄偏大,采用外治法比较安全,据《普济方》所载对于久聋不愈者,以穿山甲、蝼蛄、麝香研末塞耳。疗效:通过局部通窍,改善耳道气血瘀阻,患者听力提升,能够一次性听清对话者信息。分析:外治法直接作用于耳窍,适合药物内服无效的顽固病例。

不同版本的“通气散”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思想:1. 王清任方:针对肝胆气滞,强调“疏肝-行气-活血”链条。2. 外科方:通过外治取嚏,急则治标。3. 《普济方》《奇效良方》:侧重通窍、祛风、化瘀,适合复杂病机。临床应用需辨证施治,实证以疏通气机为主,虚证则需配合补益(如肾虚加六味地黄丸)。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青囊译录

青囊译录

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为有需要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