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读书笔记30:秦国的亭长具体职责是什么?
黑夫上任第一天,首先是熟悉湖阳亭的众人,求盗是东门豹,亭卒是小陶。因为湖阳亭比较大,还有客舍。
亭父是蒲丈,这亭父就是管理亭中客舍的人,掌开闭扫除,迎来送往,以及亭中众人的饭食。
此外还有两个亭卒。一个叫鱼梁,所谓“鱼梁”,就是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
另一个人居然有氏,听说是本乡氏族“利氏”的远支子弟。其名利咸。
还有季婴,他当了“邮人”。所谓“邮人”,便是在乡里间递送官方文书,亦或是为前线士兵给家中送信,相当于后世的邮递员。邮人一般都住在亭内,负责亭部所辖片区的邮递工作。历史上,黑夫、惊从前线送回家的信,就是被邮人一站接一站传递回来的。
和汉朝的“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不同,秦代的亭,并不是乡的下属单位,而是直属于县里的尉官系统。
亭长也不负责管理里聚,不需要涉足行政上的烦琐事物,象登记户口、征收赋税之类。他只需管好附近十个里的治安,监督不法活动,训练亭卒。间或迎送过往的邮吏、戍卒、公差,如此即可。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街道派出所,兼招待所、邮局的功能,既不是乡政府的下级,也不是村社的上级,但却要管着这中间的治安。所以文书并不算多,大多是县、乡要求加强当地秩序,入冬后谨防盗贼的命书,以及几份通缉令。
通缉令是木板做的,内容简单,基本是将犯人的”验“照抄一遍,加上其外貌特征,所犯何事,连画像都欠奉,想要靠这些信息抓对人,还真有点困难。
此时的湖阳亭,竟然还有关押着一个犯人。
作为乡下的片警,亭部属吏每日的职责之一,就是在所辖片区内巡逻。如果发现有健壮男子到处游逛,不事生产,就要盘问其身份。若是被盘问者面露惊恐,返身逃跑,甚至可以马上收捕!
这个犯人就是因为闲逛,然后被抓的。关在了亭中的犴(àn)狱中。犴(àn)狱,就是亭舍里的临时拘留所。
“犴”代指“狴(bì)犴”,这是中国神话中的司法神兽,象征法律与监狱。
古代监狱的大门上常装饰有狴犴的形象,以显示法律的威严。
亭部虽然有缉捕盗贼的责任,却没有审判、行刑的权力,顶多简单询问几句,临时收押一两日,便要转移到县、乡去,交给令吏或乡啬夫审理。
亭者,停也,跟后世的公路设卡类似,维护道路治安,排查来往行人,这也是亭舍的基本功能,黑夫几次来回县城,都会被沿途亭舍拦下询问,早不陌生了。所以在秦国,除非你大晚上摸黑赶路,不然的话,每走一段,就会被查一次身份证。
唉,可怜的商君,当年出逃时肯定一路避着亭舍,在蒿草间艰难跋涉,不知对亲手设立的制度,他是怎样的心情,老怀大慰?追悔莫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