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毛主席下令让中央领导人撤出北京,背后发生了什么?

全球财事通 8个月前 (09-20) 阅读数 78 #历史

1969年,毛主席在接到一封密报后说道,原子弹爆炸会死很多人,大家不能全都集中在北京。随后,北京多位领导人向外地进行了疏散。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切的源头还要从中苏关系的变化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随着1947年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方针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冷战也随之开启。美苏争霸初期,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与中国交好,并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此后两国建立了战线统一的盟友关系。

然而,1953年斯大林突然离世,赫鲁晓夫成为了新的领导人,此后中苏关系逐渐开始转变。1956年,赫鲁晓夫发表报告对赫鲁晓夫进行了公开批判,至此中苏在意识形态上产生了分歧。此后,两国间的交流合作逐渐减少。

1958年,苏联突然提出要在我国南海建长波电台,而目的竟然是为了监测、指挥核潜艇。苏联此举无疑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我们自然不会答应。同年发生的炮击金门事件也表明,中国不可能任由他人摆布,更不会趋附大国。

多种因素并存,导致中苏关系逐渐恶化。1960年,赫鲁晓夫撕毁了双方的协定,还撤走了来华支援的专家,带走了大量设备和文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对我们造成威胁。赫鲁晓夫当时自信的认为,失去苏联的帮助,中国不可能造的出核武器。如今看来,他有些过于自信了。1964年,一朵灰色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在没有苏联帮助的情况下,独立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全世界都为此感到震惊。

1966年,苏联境内的中国留学生惨遭驱逐。1967年,我国驻苏大使馆也被破坏。

与此同时,中苏在边界归属的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矛盾,还因此爆发了多次冲突。1969年,双方就该问题进行了谈判,可惜最后没有达成一致协议。在这一年,苏联多次在我国边境地区挑起事端,还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珍宝岛冲突,此次事件直接让中苏关系走向了冰点。1969年3月,我军边防部队为了巩固在珍宝岛的主权,派了30多名战士前往驻扎。

苏联得知此行动后,派了100多个人向珍宝岛发起进攻。在我军战士的奋力抵抗下,苏军多次被击退。谁料对方喊来了空中支援,多位边防战士在空袭中伤亡,随后,苏军再度增加火力,甚至还用上了火箭筒、重机枪,不过这并没有击退我军战士,最后我们还缴获了一辆先进坦克。消息传出后,苏联大怒,珍宝岛上的战火也愈发激烈。这场冲突持续了十几天之久,直到最后战局也没改变。

苏联的频繁挑衅无非就是想让中国低头服软,但在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我们不可能会退让。

紧张的局势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中苏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提出改善中美关系,这也是应对苏联的重要一步。

1969年6月之后,苏联在我国边境地区的攻势越来越猛烈。随后,我们立即成立了防空小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防空洞的挖掘工作。9月30日,军队已经转入了备战状态。

10月1日,本应该是庆祝建国20周年的日子,却因为紧张的局势不得不取消庆典,就连毛主席、周总理这些领导人都没有在天安门广场露面,只是举行了升旗仪式。此时,毛主席正关注着边境的形势。

其实在珍宝岛事件发生后,战争一触即发。而苏联也早已动了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念头,并做了详细的核突击规划。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苏联甚至找到了美国,希望美苏能够联手对中国发起进攻。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脸震惊,苏联为什么会认为美国会同意这个请求呢?美苏争霸还没结束,如果苏联的计划得逞,那他们的实力必然会大大提高,到那个时候美国能有什么好处?而且那个时候的中国还在发展的初期,根本无法对美国造成威胁,不管怎么看尼克松都没有同意合作的必要。

很快,《华盛顿邮报》就刊登了这则消息,我们也从中得知了苏联的计划。

核武器的杀伤力有多大,看看二战时期日本的遭遇就知道了,如果苏联真的动手,后果不堪设想。如此局势,到底该如何应对?

接到消息后,毛主席立即召开了会议,一向乐观的他脸上多了几分愁容。

经过探讨后,主席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方针,第一点就是要继续加快核武器的研究。第二,不能让领导人集中在北京。第三,做好地下防御策略,储备好粮食。第四,积极展开谈判,尽量避免战争。

没有人愿意看到核武器带来的悲剧重现,至于我们的原子弹,毛主席曾经说过,这个东西就是用来吓人的。1969年9月23日,我们进行了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六天后,地下氢弹热核实验也正式开始。这不只是两次普通的实验,这是在告诉那些蠢蠢欲动之人,中国不仅有反击的决心,也有反击的实力。

两次地下实验均被美苏监测到,他们也意识到中国的核弹技术早已今非昔比。

1969年10月15日,周总理与苏联总理柯西金进行了谈判,双方同意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边界归属问题。不过在后续的谈判中,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直到1970年之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而苏联却因为多重因素实力下降,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同时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

后来苏联领导人相继离世,我国派了代表团前往苏联吊唁,这也让双方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缓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全球财事通

全球财事通

一个不正经的正经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