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大叛徒,害死6700多名战友,最后下场如何?

大博讲历史故事 1天前 阅读数 4 #历史

【前言】

在我国战士经历的众多战斗中,抗美援朝战斗绝对算是我军精神风貌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一战。在那片远离家乡的外国土地上,中国军人把他们的英勇抗战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了朝鲜战场上。

两百多万的志愿军战士,用他们的生命书写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宏伟史诗。在战场上,他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与敌人殊死搏斗。他们打响了上甘岭、长津湖、金城等一系列名垂青史的战役,供后人铭记和学习。

1950年,新中国刚站稳脚跟,正准备安心搞国内建设呢,结果美帝国主义为了帮韩国,又在朝鲜那边搞起了小动作,一肚子坏主意全使上了。

美国做事向来精明,不会让自己吃亏。他们支持韩国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多的是为了阻挡中国的发展脚步,压制共产主义,同时宣扬自己的霸权主义,还想在联合国事务上多插一脚。所以,美国才会采取这种“一箭三雕”的策略。

为了对抗美帝国主义,确保咱国家的土地不再受侵犯,我们党的高层跟朝鲜领导人商量后,悄悄地派了两百四十万志愿军,越过鸭绿江,去帮朝鲜一把!

咱们队伍真是历经战火洗礼,个个都是铁打的意志,战斗本事一流。在朝鲜那战场上,一次次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特别是那个第三十八军,名声大得很,人称“万岁军”。

打仗那会儿,我们走过了中国大半的地方,到处打仗。到了朝鲜战场,还是把韩军和联合国军打得连连叫苦,一点办法都没有。

然而,在那支坚如磐石的精英部队里,竟然冒出了一位“时代的变节者”。

他背叛了我们,结果让我们将近7000名战士在朝鲜献出了生命。而他背叛的原因,说出来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仅仅是因为缺少一件棉衣,就把他给击垮了。

这个王牌部队里到底混进了哪个“内鬼”?

他到底干了啥,让我军折损了快七千人?

最后,这个被认为是“叛徒”的家伙,结果怎么样呢?

【王牌“万岁”军第三十八军】

三十八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彭老总指挥的湘军第五师一团。后来,这支部队加入了红军,并被改编成了红五军。等到辽沈战役结束后,它才被正式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

战场上,谁才是左右战局、决定胜负的真正“大佬”?在抗美援朝那会儿,第三十八军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远征的路。

出行期间,彭老总特地给三十八军手写了一封表扬信。在信里头,彭老总风趣地说,第三十八军那就是咱们解放军里的“顶尖部队”,是响当当的“无敌军”。

后来,第三十八军在朝鲜战场上声名鹊起,“英雄军”的称号也越来越响亮。在朝鲜的那五次大战里,三十八军靠着那股豁出命去、死磕到底的劲儿,漂亮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所有任务。

不管是联合国部队还是韩国军队,一听到三十八军的大名,心里头都会咯噔一下,但其实三十八军也并非战无不胜。

1952年那会儿,白马山一战,三十八军栽了个大跟头。为啥?白马山这地界儿,防守起来容易,攻打却难得很。再说,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也不是好惹的,根本不是任人随便拿捏的软蛋。

去白马山的路上,必经之路被设下了好多埋伏,最关键的是,三十八军里出了一个“内奸”。就是因为他叛变了,害得咱们部队损失很大。

【谷中蛟】

在三十八军里头,那个最糊涂的“机灵鬼”要数谷中蛟。根据美国那边记录的志愿军俘虏信息,谷中蛟本名叫谷永炼,老家湖南,具体生日啥的没写清楚。他在340团7连是负责教文化的。

1949年10月,谷中蛟决定去当兵。因为他以前念过点儿书,认识字也懂得写文章,所以在部队里头,他就干起了给打气大会写发言稿的活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谷中蛟一直在部队里做文书那类活儿。解放战争快打完那会儿,谷中蛟动起了歪脑筋,琢磨着趁这阵子相对安稳,去当兵入伍,早点混进去说不定能捞到些好处。

紧接着,抗美援朝的战火燃起了。谷中蛟琢磨着,在国内这仗是打不上了,要想升官发财,还不知道得熬到猴年马月呢?于是,他装模作样地向组织提出要求,说是要去朝鲜战场前线“为国家出力”。

本来,组织上是不打算让谷中蛟去前线的,毕竟那时候国内的高知识分子稀少,个个都是珍稀人才。但谷中蛟给组织递交的请战书,写得实在太过真挚,字里行间全是浓浓的爱国情怀,感觉都要从纸上溢出来了,组织上这才松了口。

上面才点头让谷中蛟去战场最前线,但这对谷中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冒险。他心里琢磨着,上面肯定舍不得让他去前线拼命,就算是去了朝鲜,估计也就是干点文书的活儿。

谷中蛟这么做,就像是去战场上给自己“贴金”一样。所以,在1950年10月底,他跟着大军一起到了朝鲜。到了朝鲜后,谷中蛟一直就在后方干些文职的活儿。

【“故技重施”追悔莫及】

到了1952年那会儿,三十八军打下了白马山。这白马山啊,位置真的挺棘手,对攻打的人来说特别不利,路上还布满了敌人埋的雷。

因此,这次的突袭行动相当棘手,咱们党的战士们肯定不会退缩,但作为指挥官,直接指派士兵去突击队显然不太合适。于是,我们就放出风声,让战士们自己决定要不要加入。

这时候,谷中蛟又动起了歪脑筋,琢磨着怎么在领导那儿刷个存在感,博个好眼光。于是,他琢磨着再给组织递上一封请战的信儿。结果,组织那边跟他想的一样,干脆利索地就把他给拒了。

他坚持“三次为限”的信念,再次给组织写了封信。本来在后方负责文字工作的他,把一封请求上前线的信写得慷慨激昂,气势恢宏。

组织上被谷中蛟声称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给打动了,于是意外地批准了谷中蛟想上前线的请求。这下谷中蛟愣住了,他原本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升官发财。

结果突然间就被塞进了“突击小组”,考虑到白马山那恶劣的地势,这支突击小组简直就是“拼命三郎”的代名词。

这时候,谷中蛟后悔自己多此一举。在突击演练那会儿,他心思完全没在上面,满脑子都在琢磨对策。进攻的时间一点点逼近,谷中蛟的脑筋也开始往偏激的方向转。

【轻飘飘的棉衣,重若千钧】

到了10月,深秋时候,风里开始带点冷飕飕的感觉,吹过战士们那不太厚的衣服,把衣服吹得皱巴巴的。这风,倒也让战士们心里头宁静了不少。

那时候,国内经济困难,老百姓们为了志愿军,省吃俭用,熬夜赶制冬天的棉衣。但这些棉衣毕竟是消耗品,数量也有限。所以领导们商量后决定,先不打发给战士们,等这场仗打完了,再给他们发棉衣。

大伙都没啥异议,就这么一句轻轻松松的决定,却让谷中蛟心里的恶火猛地烧了起来。他一开始的后悔、害怕,慢慢地全变成了愤怒和仇恨。就这样,在往战场走的路上,他完全被这些情绪给笼罩了。

谷中蛟悄悄地溜出了队伍,一溜烟提前跑到汉军阵地那边。他老远就开始忙活,把弹夹给摘了,两只手举得老高,就这么走到了汉军阵地前,开口就说自己是来投降的。

韩国的士兵瞅着那位自个儿要求当俘虏的志愿军战士,嘴角不禁上扬,接着就按照对待俘虏的规矩,开始盘问这位主动投降的“志愿军”。审讯时,谷中蛟表现得就像是个在向老辈倒苦水的“小子”。

一股脑儿地,他把我们要偷袭白马山的计划全抖搂出去了。我们这边呢,走着走着发现谷中蛟不见了,赶紧跟上面说了。上头的人根据谷中蛟走的时间和路线,琢磨着他八成是投奔到对方那边去了。

战场上最让人揪心的就是那些不确定因素,要是真碰上这种情况,那就得把事儿往最坏里想。因此,咱们部队琢磨出了三个对策。一个办法是提前动手,还有一个就是按原计划进攻,最后一个,就是推迟进攻。

提前动手的话,会让我军战士的步伐乱套,而如果进攻拖后,则会错过我军最佳的攻击时机。

最后,王近山一锤定音:“南朝鲜军那是出了名的战斗力不行,咱们三十八军那可是响当当的精锐,还拐弯抹角地琢磨啥战术?”所以,大伙儿一致决定,还是按原计划来,继续往前走。

结果证明,南韩军队确实挺弱的。刚开始的时候,尽管有卧底给送了情报,让他们加强了防备,但还是打不过。不过呢,后来联合国军来了,情况就变了。

我军一开始处于下风,慢慢丢掉了主导权,最后只能撤退。这场仗打下来,我们牺牲了6700名勇敢的志愿军战士。

【谷中蛟的结局】

谷中蛟把我军的进攻计划告诉韩军后,心里已经美滋滋地幻想自己过上那种奢侈享乐的日子了。可他万万没想到,韩军压根就没想收编他这个背叛自己国家的人。

把他当成俘虏那样对待,抗美援朝打完之后,韩国没办法只能撤军,谷中蛟就被韩国随便扔到了台湾省,之后再也没人知道他的消息了。

但不管怎样,最终都是一死。谷中蛟呢,一回是被自己人被骂得身败名裂,另一回则是在远离家乡的台湾,度过了他的余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大博讲历史故事

大博讲历史故事

大博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