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旧案,为何又上热搜?

燕梳楼说 3天前 阅读数 31 #社会

近日,北京顺义区的一桩旧案,因其具有的非典型意义突然被翻上热搜。

事情发生于2014年,这年2月初,43岁的离异男老张入职北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并签定了一年的劳动合同。

同年9月30日,老张被保安公司派驻到顺义一家毛织厂担任保安工作。这家毛织厂当时已经停产,但因还有一些设备或库存原料未处理,故而向保安公司提出招聘一名保安来看守。

也正因为这种种特殊情况,毛织厂无需也无力负担更多人员的薪资。因此,没有人跟老张轮班,对他的岗位要求是:执勤和住宿都在该厂门口的保安室,每天工作24小时,全年无休。

注意这两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后面要考。

如今看来,这要求其实很苛刻,但当时的老张是个单亲父亲,儿子虽已长大成人但尚未成家,他没有家庭羁绊,又很需要一份工作补贴家用,因此没怎么纠结就答应了。

有些事想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没有领导管束、也没啥繁琐工作的老张,过了几天悠哉悠哉的日子,就开始浑身不舒服了。

想象一下,空寂寂的大厂里,出入就他一个人,没有人说话,在5平方米的保安室里,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对当代人而言,被这种无边的孤寂包围的日子,属实难以忍受。

最主要的是,当时老张谈了一个女友,单身一个人没有指望还好说,明明温柔乡近在咫尺却不得见,这对一个壮年男人来说实在是煎熬。

于是,10月6是这天,老张实在难以忍受对女友的思念,打电话邀请女友前来。

二人一起在保安室吃了顿温馨的午餐。

酒足饭饱,四围寂寂,二人哪里还把持的住,于是宽衣解带,尽享鱼水之欢……

然而,不知是否因久别胜新婚太过于激动,还是身体早有宿疾而不自知,总之乐极生悲,冲刺关键时刻老张突然全身抽搐,继而陷入昏迷,最终不幸离世。

公安部门在调查过后,排除了刑事案件,尸检报告上的结论为"过度劳累诱发心源性猝死"。

工厂自觉倒霉,但老张的儿子阿坤却认为,自己父亲在工作时间猝死,当属工伤,保安服务公司颇感诧异:你老张干那事,当然属于私人时间的私人行为,怎么能算工伤呢?

公司不认,于是阿坤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然而人社局也认为,保安室不是发生关系的场所,老张也并非因工作原因导致死亡,因此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也觉得保安公司和人社局的认定没啥毛病,毕竟你上班时间行周公之礼,结果魂飞天外,人死万事休,公司就不追究你上班摸鱼这点事儿了,你反过来还要碰瓷公司?

然而,90后小伙阿坤是读过书有见识的人,他认为:首先公司要求的父亲24小时无休本就不合理,父亲在此过程中有休息的权利,也应该有正常的情感需求;

其次,公司既然要求父亲24小时在岗,迫使谈恋爱也只能在保安室内进行,那他工作时间在工作地点而亡,就是工伤。

阿坤没有被公司和人社局的义正辞严吓倒,转而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法院一审裁定:老张之死符合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认定条件,应视同工伤。

保安公司当然不干,对他们而言工作时间嘿咻而死算工伤闻所未闻,于是提起上诉。

结果法院二审认为:24小时在岗制意味着整个厂区都属于工作场所,更重要的是,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与猝死存在间接因果关系!

因此,最终法院判定:老张的猝死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2017年2月,面对终审判决,顺义人社局重新出具了工伤认定书。

十年过去了,这个案例为什么又翻上热搜?我想原因无非两个:

首先,这个工伤认定案的离奇和非典型意义为全国首例。

所谓离奇,当然在于老张的死法比较特殊,同时还在于工厂那奇葩而又缺乏人情味的规定,要求员工24小时在岗。也就是员工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生活,所有工作生活内容全限于这个小小的5平米保安室里。

那么,对于一个24小时必须在岗的员工,无论啥时候行周公之礼都属于工作期间。中午12点和夜里12点,又有什么区别,都属于工作时间。

所以,不是家属碰瓷,是公司这个24小时在岗的离奇规定给自己挖了个坑。

而之所以说本案具有非典型意义,是因为法院的最终判决,显示了法律对劳动者人权和基本尊严的捍卫。

这个案件之所以再次引发网友热议,是因为老张让当代牛马共情。

当"工作时间"遇上"私人需求",这场从保安亭蔓延到法庭的拉锯战,撕开了打工人最隐秘的生存困境...

老张在来毛织厂之前就持续工作着,在他离世后根据法院调取的服务公司排班表显示,这个独自撑起工厂安保的男人,已经连续工作了32天。

那间白炽灯泡24小时不熄的5平米的保安亭,既是老张糊口的饭碗,也成了他爱情的囚笼。离婚十年的老张好不容易迎来第二春,可全厂唯一的保安岗位把他死死焊在铁皮房里。

工厂的监控录像还原了事发当天的情景:女友提着保温桶送来了饺子,两个中年人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只有岗亭里局促的温存。

儿子阿坤看到父亲在这世上最后的几小时监控画面时,红了眼圈:"我爸这辈子,活得还不如看门狗自在。"

而更扎心的是,老张“工作时间发生性关系猝死"的定性,让家属既痛失至亲又要承受异样眼光。当阿坤找厂方负责人协商赔偿事宜时,他竟当着家属的面嘀咕:"这种死法,说出去都嫌丢人。"

就连信访办工作人员也私下劝阿坤:"别折腾了,这事儿传开了对你爸名声不好。"

一个中年保安,漂泊在北京顺义,在一个无人工厂的门口看大门,正常的情感需求为什么会受到歧视?

这是对一个劳动者人权和尊严的践踏!

而老张把女友接到保安室享受片刻鱼水之欢的时候猝死,这件事属实充满了悲凉意味。

他用生命撕开了打工人的困境:当工作吞噬了生活,连呼吸都成了奢侈。无论是十年前的牛马还是今日的牛马,都从内心深处发出共鸣:超长待机的劳动者,不该为片刻温存付出生命的代价。

用那点儿有限的工资剥削打工人无限的生活,这就是资本家骨子里的无情和冷血!

好在,最终法律还了他尊严。法庭上,劳动法专家指出,24小时在岗的特殊性让"工作时间"界定变得模糊。就像网友说的:"总不能要求保安谈个恋爱还要写离岗申请吧?"

说白了,你是工厂又不是寺庙,总不能因为你这份工作让人家放弃性生活吧?

法不外乎人情,理不外乎人心!最终,法律保护了打工人的人权,而不是大家心里那座们被成见铸就的道德大山。

十年过去,随着打工人人权意识的觉醒,这个“首例”案件的含金量和意义更加重大。也再次留给这个时代一道思考题:

我们还要用多少老张的悲剧,才能换回对劳动者最基本的尊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燕梳楼说

燕梳楼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