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39分却选择大专学烹饪:尊重兴趣,还是浪费分数?

香江令狐冲 1周前 (05-09) 阅读数 4 #科技

近日,山东青岛一名高考数学仅39分的男生,毅然放弃二本录取机会,选择进入大专学习烹饪专业。这一选择引发网络热议,支持者称赞其“尊重兴趣”,反对者质疑“浪费分数”,而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教育观念碰撞,更值得我们深思。

叛逆选择:当465分考生“弃本从专”

这名男生高考总分465分,语文99分、地理94分、外语111分的成绩,足以证明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差生”。然而,数学39分、化学与生物成绩的惨淡,暴露出他在理科学习上的明显短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烹饪的热爱近乎痴迷:从家常菜到西餐甜点,从模仿网络教程到自主创新菜品,厨房成了他释放天赋的舞台。

面对“二本还是大专”的抉择,男生与父母进行了一场坦诚对话。母亲李女士的一句“我们可能是全山东最叛逆的家长”,道出了这个家庭的开明态度。他们没有强迫孩子复读冲本,也没有规劝其选择“更实用”的专业,而是尊重孩子“把爱好变成事业”的愿望,支持他报考大专烹饪专业。

舆论交锋:兴趣与学历的价值之争

事件曝光后,舆论场迅速分化为两大阵营。支持者认为,家长的做法堪称“教育范本”。网友“厨神养成日记”留言:“多少孩子被逼着学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依然迷茫。这个男孩至少知道自己要什么,家长的支持太珍贵了!”更有餐饮从业者现身说法:“烹饪行业缺的不是高学历,而是有热情、肯钻研的人才。”

反对声音则聚焦于学历贬值的风险。有网友算账:“二本毕业至少有个文凭兜底,大专学历以后升职加薪都受限。”还有人担忧:“现在喜欢做饭,三年后可能厌倦,到时候连转行的资本都没有。”更有激进评论将此事上升为“教育浪费”,认为家长“不负责任”。

专家视角: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这起事件暴露出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被割裂的现状。“在德国、瑞士等制造业强国,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享有同等地位,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反观国内,‘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仍普遍存在。”

事实上,男生就读的大专烹饪专业并非“低配版新东方”。该校课程设置涵盖中式烹饪、营养学、餐饮管理等,还与多家星级酒店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男生入学后迅速展现商业头脑,课余时间摆摊售卖自制甜品,已积累一批回头客。这种“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恰恰契合了现代服务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深层启示:教育该为人生提供多少种可能

当我们在争论“二本还是大专”时,或许忽略了更本质的问题: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培养会考试的“做题家”,还是帮助个体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

男生母亲的那句“别人孩子能造火箭当然优秀,但你能做出治愈的甜点,同样值得骄傲”,无意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人工智能冲击传统行业的今天,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情感共鸣能力愈发珍贵。烹饪看似是“小众选择”,实则关联着文化传承、健康产业、体验经济等多个领域。

当然,尊重兴趣不等于放任自流。男生选择大专的同时,也规划了“先深造甜品制作,再开独立餐厅”的路径。这种“兴趣驱动+职业规划”的复合模式,或许能为更多迷茫的学子提供启示:教育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选择都应指向更好的自己。

从“弃本从专”的叛逆个案,到引发全民热议的教育命题,这场关于分数与兴趣的争论,终将沉淀为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当社会能包容更多元的人生选择,当职业教育不再被视为“退而求其次”,或许我们离“人人皆可成才”的理想,才会更近一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香江令狐冲

香江令狐冲

TOP3工科博士,分享科技和生活学习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