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毛主席和江青的合影,注意看江青手上,好像夹着一支烟
1947年,毛主席和江青在陕北的时候,拍了这张照片。照片里,毛主席坐在石头上,抽着烟,一脸沉思。江青呢,手里拿着根棍子,眼睛瞅着镜头,手指间还夹着烟。
江青拿着这根烟,到底是打算自己抽呢,还是给毛主席备着的?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说起来,江青也会抽烟,这习惯还是她在上海做演员那会儿养成的。
30年代,上海电影圈流行起一股别样的风气,女明星们抽烟成了“前卫”的代表,不仅没被嫌弃,反而更招观众喜欢。江青呢,也跟风学会了抽烟这一招。
但江青那时候烟瘾其实不重,只是偶尔会抽上几口。而且她好像不太想让其他人晓得她抽烟,也就是说,她不太想在大家面前显露这一点。
所以,在江青的照片里,很少看到她手里拿着烟,这张算是独一份了,至于她抽烟的照片,那更是难寻踪迹。
那时候,江青表现得相对小心谨慎,没有后来那般张扬跋扈。就连对毛主席,她也显得格外温柔和关心。
江青口味偏清淡,但她心里清楚,毛主席对辣味情有独钟。所以,每顿饭她都会特地给毛主席备上一道辣菜。
江青给毛主席递茶倒水时,总是把茶杯的把手朝向毛主席那边,好让他顺手就能拿起。要是看到毛主席有抽烟的意思,江青就会很细心地先把烟给点上,然后再给毛主席送上。
到了50年代,江青站稳脚跟后,她慢慢变得胆子更壮了,行事也越来越洒脱,不再像之前那般害羞拘束。
江青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说,他们也曾私下撞见过江青吸烟,特别是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吸得还不少呢。但她有个习惯,那就是从来不在摄像机前面抽烟。
跟江青比起来,毛主席抽烟可算是频繁多了,你经常能在照片里看到他手里拿着烟。
毛主席啥时候开始抽烟,这事儿历史上没明确说。但至少在搞土地革命那会儿,他抽烟就挺凶了。
那时候局势挺紧张的,斗争的日子过得挺不容易,好多干部都靠抽烟来解解压,大家也都觉得这很正常。你看那张照片,毛主席在陕北转战那会儿,也经常抽烟,一边抽一边琢磨战略呢。
后来,毛主席也明白了抽烟对身体不好,他尝试过把烟戒掉,但大家都知道,一个老烟枪要想戒烟,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而且,毛主席每天忙得团团转,得靠抽烟来放松放松,提提神,要想彻底离开烟,确实挺难的。
毛主席后来自己说过,他常常靠抽烟来琢磨事儿,这样一来,烟瘾就难戒掉了。
1953年,斯大林一走,苏联那边就乱了一阵子。后来,苏联的老将伏罗希洛夫跑到中国来见毛主席,他跟毛主席说:“苏联那些医生琢磨着,要是斯大林能把烟戒了,他还能再多享十年福呢。”
可能伏罗希洛夫的那番话真起了点效果,之后毛主席还真就戒了好几个月的烟。不过想来是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没过多久,毛主席又抽上了烟。
但毛主席凭借着坚强的决心,最终还是把烟给戒掉了。
从60年代那会儿起,毛主席就慢慢开始有意识地少抽点烟了。他听了保健大夫的话,用上了烟嘴,这样能挡掉点尼古丁。
后来得知国外有种新型烟嘴,过滤效果超赞,毛主席就买了一些试试。相关单位想帮毛主席报销,可他硬是不肯,最后还是拿自己的稿费把钱给结了。
到了1974年那会儿,毛主席是真的把烟给戒了,彻彻底底的那种。就算香烟和烟斗摆在眼前,他也只是摆摆手,心里一点波澜都没有。要是实在馋得慌,他就拿起一根烟,在手里反复摸来摸去,用这办法让自己不去想抽烟的事儿。
有一次,周总理看不下去了,就对毛主席讲:“主席,要是您真憋不住了,那就抽一口烟解解馋吧!”
但毛主席态度很坚决:“不吸了,不吸了,我早就把烟戒了,哪还能再吸呀?”
毛主席这回是铁了心,打那以后,他就真的把烟给戒了。那时候,毛主席已经过了八十岁大寿,抽烟的习惯少说也有个四十年头了。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把烟给戒了。
从这里能看出,毛主席的意志那是真的铁打的一样,这也就是他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聊聊这张照片的背景吧,它是在毛主席和江青在陕北活动期间拍摄的。
这时候江青还算克制,也挺能吃苦的。在陕北打仗那段时间可不容易,因为保护的人手不够,所以总得躲着国民党军队的追赶,指挥部也只能不停地换地方。
有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地方安顿好,可国民党军一来,又得赶紧打包走人。江青这一路真是咬牙挺过来的,还得管着毛主席的日常生活,确实不简单。
肯定的是,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大领导,一边忙着转移,一边还得费脑筋想办法,同时还要掌控全国的战斗局势,那可真不是一般的难。
毛主席那时候决定转战陕北,真是个绝顶聪明又特别大胆的选择,可以说是勇气十足。
从1946年6月起,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朝着解放区发起了他们口中的“全面攻势”,在各个战场上全面推进。
蒋介石妄图靠着美国的帮忙,用他们那人数多、武器好的优势来压倒我们,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我们的军队给打垮。他甚至大放厥词,说要“在三个月内平定内乱”。
不过,蒋介石搞的那个“全面进攻”啊,虽说确实抢下了不少大城市,还“搞通”了好几条交通线,但他自个儿觉得胜利在望了。
但实际上,咱们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受到啥大影响,还是保存得好好的。而且啊,咱们采取了分散隐蔽的策略,把队伍化整为零,藏在了大城市周边的各个根据地里。这样一来,反倒是把国民党军队给团团围住了。
国民党军队为了抢占这些大城市,损失惨重,而且被我军收走了很多武器装备。
蒋介石发现“全面攻打”这条路走不通后,就换了个法子,搞起了所谓的“集中攻打”。
蒋介石对这招计谋非常满意,他觉得这是“围住要点吸引增援”“攻打对方必定救援的地方”的好办法。说白了,就是挑几个对我们特别重要的解放区动手,让解放军的主力部队急着来帮忙,然后跟他们来个“大对决”,最后好把解放军给“吃掉”。
要是解放军没伸手相助,那国民党军就会顺势拿下这些地方,蒋介石觉得这样也能挫挫我军的锐气,算是一种胜利。
不过,毛主席其实早就看穿了蒋介石的计谋。蒋介石派胡宗南带着二十万大军,直接冲向延安。他觉得延安是我们那时候的政治中心,我们肯定会去救。
不过,毛主席却来了个让蒋介石大跌眼镜的招儿,他既没派援军去帮延安,也没死守在那里,而是真的把延安给放了,就用西北野战军那两万来号人,跑到陕北跟胡宗南玩起了捉迷藏!
肯定地说,毛主席做这个决定,那肯定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毕竟从1936年算起,延安就已经是咱们革命的大本营了,这一晃都过了十一年。
这十一年里,延安成了无数革命者心心念念、梦寐以求的理想圣地。毛主席还有好多中央的大领导,都在延安留下了他们宝贵的记忆。
再说了,延安那里还有好多大型设备,个头大得根本没法搬走。还有之前在南泥湾开垦的那些田地,也都带不走。现在要全部放弃,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不过,毛主席从长远大局着想,果断下令撤离延安,转向陕北继续战斗。1947年3月份,国民党军队一步步逼近延安,远处炮声隆隆作响,在这紧要关头,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带着对延安的深深眷恋,踏上了转移的路途。
在搬家之前,毛主席特别跟西北野战军的领导们讲:
打仗时,别太纠结于单个城池或地盘的得失,重要的是要打垮敌人的战斗力量。只要人活着,地盘丢了还能再夺回来,人和地盘都还在;但要是为了守地盘把人搭进去了,那最后啥都没了。
“咱们得用延安这个地方,来赢取全中国的胜利。”“只要咱们的人还在,不管多久,总有一天,咱们肯定能再打回来。”
而且,毛主席除了决定撤离延安,还做了个更了不起、更大胆的选择,那就是他打算留在陕北,领着中央各部门去吸引敌人!
说实话,毛主席那时候并不是走投无路,他完全有机会去更安全的革命根据地。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为了整个战局能赢,竟然甘愿当诱饵,故意引国民党军来追他,好给其他地方的解放军争取时间和机会!
要说从古到今,能有多少位大老板、大元帅,会亲自上阵去引诱敌人,给手下人创造机会的?
不出所料,毛主席的出奇制胜策略大获全胜。胡宗南麾下的二十万兵马,全都被毛主席和党中央巧妙牵制,他们自以为能追上毛主席,好捞个大功劳呢。
不过,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凭借对陕北地形的了解,跟国民党军队玩起了“躲猫猫”。陕北根据地的老百姓和民兵,那自然是站在我们党这边的,他们协助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行动,同时还不停地给胡宗南的部队后勤补给线找麻烦,让胡宗南头疼不已。
最终,胡宗南没能追上毛主席,反倒是一再被解放军打败,吃了大亏。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这三场仗里,胡宗南就折了一万多兵马。从那以后,胡宗南的队伍老是挨打,势力越来越不行,反观西北野战军,却是越战越勇。
1947年8月份,西北野战军改变了策略,从防守转为进攻,多次把胡宗南的部队打退,着手夺回被占领的地方。转眼到了12月,陕甘宁边区的大部分区域都被解放军给拿回来了。
1948年4月份,胡宗南的队伍慌慌张张地从延安跑了,没过几天,延安就被解放了。与此同时,解放军在全国各个地方也开始越来越占优势了。
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咱们用一个延安,换来了整个中国的胜利,最终还重新夺回了延安。这才短短一年时间,自中央离开延安以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