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你认宝琴作亲妹妹吧,史湘云发现她别有用心,干脆没接茬
薛宝琴来后,贾母竟将珍藏的凫靥裘都找出来给她穿着,一时可谓是风头无两。当她穿着凫靥裘出现在蘅芜苑时,史湘云看见都不免有些吃醋,说了一句:“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史湘云话里的醋意,让薛宝钗听后瞬间紧张了起来。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贾母贾母如此疼爱薛宝琴,肯定要引人侧目。如今连史湘云这么大气爽直的性格,都不禁生出一丝醋意。可见贾母背后舆论的严重性。
薛宝钗初来乍到,未必知晓贾母的宠爱,会给她招来多少妒忌和非议,薛宝钗在贾家住了好几年又岂能不知。
别说薛宝琴,就是林黛玉都不禁对薛宝钗直言:“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薛宝钗越是了解贾府的人心,就越对薛宝琴担心。所以,当她一见史湘云如此说话,担心她再对薛宝琴产生隔阂,就立即出头灭火。
宝钗道:“真俗语说‘各人有缘法’。他也再想不到他这会子来,既来了,又有老太太这么疼他。”
薛宝钗的意思很明显,薛宝琴得贾母的心,备受宠爱,是老太太的主意,和我们无关。她将关注点引向了贾母,也就化解了别人对薛宝琴的关注。由“薛宝琴受宠”转向“贾母宠薛宝琴”,看似意思差不多,但侧重点却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薛宝钗的危机意识和化解危机的能力,都非常出色。史湘云心直口快,虽然对贾母宠薛宝琴有些吃醋,但却并不是妒忌,不过是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
但正是她的无意反而更可怕,说明薛宝琴受宠这件事,已经成为了焦点事件,随时可能产生危机。史湘云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就提醒薛宝琴去到王夫人房中时,要防着被小人暗算。
这就是史湘云的憨直之处,心中有话藏不住,又仗义豪侠,为人着想也是全不留心,待人好,也容易得罪人。
宝钗笑道:“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你天天说要我作亲姐姐,我今儿竟叫你认她作亲妹妹罢了。”湘云又瞅了宝琴半日,笑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她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薛宝钗见史湘云消除了对薛宝琴的醋意,就想着趁热打铁撮合两人关系更进一步。有史湘云带动,也能帮薛宝琴化解一部分舆论压力,毕竟贾母也是十分疼薛宝琴的。而多个朋友多条路,薛宝琴在贾府交到第一个朋友,也就更容易融入贾府。
不过,史湘云听了薛宝钗如此说,自然是明白她的心意。可她却“瞅了宝琴半日”,只说薛宝琴配穿凫靥裘,却并不接茬薛宝钗提议她认薛宝琴作妹子之事,实际就有权衡利弊之意。
史湘云爽直却并不傻,以薛宝琴当时的热度,她如果贸然凑上去,极有可能也要被舆论反噬。说她趁着热灶,巴结薛家。这不符合她在贾府的利益。
史湘云长久以来都是贾府的特别存在。贾母对她,始终与宝黛平齐。她也是唯“三”得到贾母赐丫头的孙女。比较起凫靥裘,贾母赐丫头才是最高的宠爱。贾宝玉有,林黛玉有,史湘云也有。她也完全没必要参合进薛宝琴得宠这件事里去。
何况,贾母为什么如此不计后果地宠爱薛宝琴?这件事还不好说。史湘云再粗线条,也知道贾母支持木石姻缘,反对金玉姻缘。大人的事,她可以不参合,但却不能做损害和破坏贾母的事。
她此时真要认了薛宝琴作妹妹,万一引起贾母的不喜欢,可是得不偿失。所以,她不好直接拒绝薛宝钗,就干脆也没接薛宝钗的茬。
你看,史湘云与薛宝钗不过三言两语的对话,又都是亲密无间的姐妹,却都表现出各自的意图。说明豪门女儿们的行事分寸和得失计较。她们的一言一行背后,牵涉极多人情世故,不得不三思而行。
我们读书人看似日常的情节,曹雪芹落笔都不简单。虽不涉及勾心斗角,可分寸的拿捏和处事的恰当,真正体现了豪门的教养,让人叹服。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