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白求恩临终前,向聂元帅提出要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

云端逐梦星河 7天前 阅读数 1 #娱乐

1939年的时候,毛主席写了篇叫《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里面对白求恩那是赞不绝口。文章说,从前线回来的同志们,一提到白求恩,全都是竖起大拇指,心里头那个敬佩啊,是满满的,而且都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在中国,大家都知道白求恩的故事,不少医院里都摆着他的雕像。

白求恩,他是个加拿大人,在咱们中国革命最困难那会儿,毫不犹豫地揣上5000美元的医疗用品,漂洋过海,直接冲到了最前线的抗日战场。

毛主席高度赞扬白求恩,说他是那种境界高尚、心思纯净、品德优良、不沉溺于俗气、对人民大有裨益的人。

毛主席对白求恩的深入了解,主要是因为白求恩在临终时给聂荣臻元帅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白求恩敞开了心扉,让毛主席得以窥见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能够对白求恩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信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白求恩的真实想法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让毛主席对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所以,我们可以说,是这封信搭建起了毛主席深入了解白求恩的桥梁。

在信里头,白求恩把他留下的东西都给战友们分了,还不停地提醒大家怎么去买药,还有咋用这些药品。

就是靠着这封信,白求恩的婚姻故事才渐渐为人所知。

白求恩不常开口提个人事儿,但这回他说了,想让组织上帮帮他那个已经离了婚的妻子法兰西丝,意思是能不能给笔生活费,要么一次性给,要么分期也行。

【“我今天,也许就要跟你们永别了”】

白求恩在中国可是干了不少大事儿。在晋察冀那地儿,他接连参与了11场战斗的救护任务,亲手给1290多名伤员做了手术,还有成千上万的根据地军民接受过他的治疗。

白求恩救死扶伤时,能连续工作40多个钟头不眨眼。就算敌人的炮火在耳边响个不停,他也能稳稳当当地完成71场手术,一点不慌。

在日军疯狂“大扫荡”的枪林弹雨中,短短6天时间里,我们成功救治了超过120名伤员,完成了100多例手术。

1939年4月份,白求恩大夫在短短69个小时里头,一口气做了115场手术。

冬天一到,那个被称作“日军战将”的阿部规秀,领着大批的日本兵和伪军,浩浩荡荡地来到我们晋察冀根据地,搞起了“大清洗”。

10月底那会儿,在河北省涞源县的摩天岭上,八路军和日本鬼子打了一场硬仗。

28号那天,白求恩在给从前线送来的伤员做手术时,不小心让手术刀划破了左手中指的第三个关节。

十一月初的时候,雁宿崖那地方开始打仗了。

白求恩随手捡起根树枝当拐杖,领着医疗小组再次冲向了战场前线。

在易县甘河净村那家后头的小医院里,给一个得了丹毒的病人动手术时,我左手那个受伤的手指头不小心被细菌侵入了。

白求恩心里明白,这事儿要是拖着不治,那可是会出大问题的,甚至会要命。

战斗形势紧迫,军区那边抗菌药不够用,结果脓毒很快就蔓延开来,变成了败血症。

白求恩情况危急,但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工作和那些受伤的战士:“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战场上那些流血的伤员。要是我还有一丝力气,我肯定还会留在前线……可惜我现在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兄弟们用简易床抬着白求恩,急匆匆地往花盆村的军区外科医院方向走。

11月10号那天,白求恩路过唐县的黄石口村,就打算在那儿歇歇脚。

白求恩身体特别虚弱,一点劲儿都没有了。他硬撑着拿起笔,给聂荣臻写了封信,说:“我现在感觉身体特别糟糕,可能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白求恩把行军床和两双皮鞋子给了聂荣臻,还给贺龙留了点东西,“照相机呢,就给沙飞了;摄影队那边,就给他们贮水池啥的。”

到了生命的尽头,白求恩心里惦记的还是工作。他交代说:“每年得备上二百五十磅奎宁和三百磅铁剂,这些是治疟疾和大多数贫血病人的必需品。记住,千万别去保定天津那边买药,那边价格高出沪港一倍都不止。”

聂荣臻读到那句话:“过去这两年,是我这辈子最开心也最有价值的时光,写到这儿,我实在写不下去了。”这位刚强的军人,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11月12号早上天还没亮,白求恩就静静地走了。

黄土岭那仗打完后,我们干掉了那个被吹捧得很高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这也算是给白求恩大夫在天上的一个交代。

得说一下,白求恩让聂荣臻帮忙跟国际援华委员会说一声,希望他们能给他那离了婚的妻子法兰西丝一些生活费,要么一次性给,要么分期也行。

通过那封信,毛主席知晓了白求恩的全部事迹,心里深受触动,随后写下了名篇《白求恩纪念》。

【分分合合,白求恩的婚姻】

上世纪20年代,美国底特律,有个叫诺尔曼·白求恩的大夫,在诊所里跟他老婆法兰西丝聊天时说:“有钱人能雇人照顾自己,可穷人咋办呢?这事儿得我们医生来管,这是我们的职责。特别是那些得肺结核的,他们更需要关心。要是医生不管,他们不就只能等死了吗?这不就跟我们医生亲手杀了他们一样嘛!”

白求恩从不收钱,给穷苦人家看病治肺结核,可没想到,他自己也因此染上了这病。

白求恩为了摸清治疗肺结核的门道,经常拿自己当试验品。

法兰西丝虽然对丈夫的事业不太明白,但她始终如一地站在他那边,全力支持。

法兰西丝是个美丽的英国姑娘,她在爱丁堡参加考试时,一眼就看上了白求恩,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

那时候,肺结核压根儿没法治,白求恩怕害了媳妇,就提出要分开:“宝贝,我得跟你坦白:我这命不久矣;可你的人生还长着呢!你才25岁啊。我可不能把这病再带给你。所以,咱俩得离婚。”

法兰西丝和白求恩关系铁得很,她肯定不会点头答应。

法兰西丝哭得撕心裂肺,白求恩心里头也是万分难受,但他还是硬下心肠,决定要离婚,为了她的将来着想。他坚定地说:“要是不离,那我就不去疗养院了,直接在家里耗到最后。”

法兰西丝最终狠下心,回到了英国的老家。

法兰西丝离开后,白求恩没干等着,而是亲自上阵,拿自己做起了实验。

他发明了一种叫做“人工气胸疗法”的新方法,没想到这方法真的让他病好了,效果出奇地好。

白求恩和法兰西丝早就如影随形,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等白求恩身体康复后,他就以“老朋友”的身份,邀请法兰西丝前来探望。

1928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牧师神情肃穆地对法兰西丝说:“你乐意重新嫁给白求恩不?”

法兰西丝立马答道:“我答应了。”

然而,他们的夫妻关系最终还是没能长久维持下去。

白求恩生来就属于医学界,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结果就没太顾得上考虑法兰西丝作为他老婆的心情。

1935年,他俩吵得不可开交后,最终和平地离了婚。

尽管已经离了婚,但他们依然是对方心里头最要紧的那个人。

咱们得走到老百姓中去,别老等着他们上门来找咱看病!白求恩跟法兰西丝说,他现在已经入了加拿大共产党的门,打算跑到外国去帮忙。

白求恩说的那个“咱们”,指的是1936年跟着他跑到西班牙,后来又拐到中国来的那帮医疗队员。

【白求恩:我到中国,不是来享受的】

1938年那会儿,白求恩在他的日记里记录说:“到了延安,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大街上生机勃勃,人来人往的,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看起来都清楚自己在为啥忙活。”

到了陕北这块地方,白求恩大夫很走运地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会见。

远方的朋友来了,那真是开心得很。毛主席心想,前线战斗那么激烈,环境又那么艰苦,于是他就请白求恩大夫留在延安,专门培训医护人员。

白求恩推辞说:“照我看啊,要是现在就动手术,大概能有四分之三的伤员好起来。”

白求恩认真地说:“我可不是来享福的,像咖啡、上等牛肉、冰激凌、软床这些玩意儿,我以前就享用过!但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我把它们都放下了。现在我得全身心照顾伤病员,而不是顾着自己。作为军医,我的战场就应该紧挨着前线。”

白求恩死活要来,最后终于在6月份那会儿,他抵达了晋察冀边区。

一到军区后方医院,他立马驱车前往30多公里外的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在那,他花了整整一周,给520多名伤员一个个仔细检查。接着,他又花了大概一个月时间,给147名伤员动了手术。没多久,好多重伤员就康复了,重新回到了战场上。

白求恩对待每个伤员都像对待亲人一样,“他宁可自己多受累,多挨饿,也绝不忍心让他们受一点苦。”

白求恩觉得,战士们在战场上拼命打仗,受伤后来医院,咱们要是不好好照顾他们,那就是对革命事业不忠。

干医疗这行,得一丝不苟,毕竟这事儿关乎着病人的身体安危。

因此,白求恩定了个原则,只要有伤员被送来,甭管多迟,就算是已经躺下睡了,他也得被叫起来。

白求恩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的士兵,在吃的、穿的、用的方面,他从没提过啥特殊要求。

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做卫生方面的指导专家时,毛主席专门跟聂荣臻说,让他每个月给白求恩100块钱的生活补助。

白求恩坚决不肯接受,他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说:“别的医生每月拿一块钱津贴,司令员每月五块,而我却要拿一百块,这简直没法想象。我拒绝这每月一百块的津贴。我自己不缺钱,因为吃的穿的都有人管。如果这笔钱是从美国或者加拿大汇给我的,那就留着买烟吧,专门给伤员们买烟草和卷烟用。我要是用点小钱,随时找司令部拿就行了。”

白求恩这种医术高明,还特别有责任心的大夫,不管走到哪里,那肯定都是抢手的人才。

他为啥来中国呢?因为这儿有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他们遇事不慌,稳扎稳打,聪明又有耐心;心里头总是乐呵呵的,啥也动摇不了;说话和气,但办起事来可不含糊;爱恨分明,一心为公,主意特别正;要是发起火来,那可真是一点情面不留,可他们的心胸宽广,整个世界都能装得下。

白求恩从不追求那些好的待遇,他就想通过自己的付出,给打造理想世界出点力,帮上点忙。

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有个老外,没一点自私的念头,他把咱们中国人民的解放大事,当成了自个儿的事儿来干。这体现的是啥精神?那就是国际主义精神,也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云端逐梦星河

云端逐梦星河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