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 《桑黄提取物降尿酸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桑耳 2天前 阅读数 0 #健康

出版日期:2023年

学校:广东海洋大学

论文作者:赵克芳

高尿酸血症作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痛风、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降尿酸药物成为医学研究热点。桑黄作为传统药用真菌,其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潜在降尿酸活性,但不同来源桑黄的效果差异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通过多维度实验揭示了桑黄降尿酸的关键成分与核心机制,为桑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一、实验方法

1. 体外活性筛选

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活性: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及野生粗毛纤孔菌显著高于野生瓦宁木层孔菌,其中栽培粗毛纤孔菌对 XOD 的抑制效果最优(抑制率达 94.63%)。

高尿酸细胞模型验证:野生瓦宁木层孔菌和栽培粗毛纤孔菌提取物显著降低 HK-2 细胞尿酸水平,后者因多酚和黄酮含量更高(分别为 16.48 mg/g 和 2.11 mg/g),效果更稳定。

2. 体内实验

灌胃栽培粗毛纤孔菌游离酚提取物 4 周后,高尿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下降(降低 62.29%-63.85%),肝脏 XOD 活性和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同步抑制,证实其减少尿酸合成的作用。

肾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该提取物减轻肾小管间质充血、肾小球硬化,表明对高尿酸引起的肾损伤有修复作用。

3. 物质基础

通过 UPLC-MS/MS 分析,栽培粗毛纤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金丝桃苷、表儿茶素、茶黄素、芦丁、水杨酸等 11 种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推测为降尿酸的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通过抑制 XOD 活性、调节尿酸转运蛋白表达发挥协同作用。

二、机制解析

1. 抑制尿酸合成:源头减产量

抑制肝脏 XOD 和 ADA 活性,阻断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的转化路径,从源头减少尿酸生成。

2. 促进尿酸排泄:肾脏转运 “双通道” 调节

减少重吸收:下调尿酸盐转运蛋白 URAT1(Slc22a12 基因)和 OAT10(Slc22a13 基因)表达,抑制尿酸从尿液重吸收回血液;

增加分泌:上调 ABCC4(促进尿酸从肾小管细胞分泌到管腔)、OAT1/OAT3(促进血液尿酸转运至肾小管细胞),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 改善氧化应激与肾损伤

提升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减轻氧化损伤,保护肾脏功能。

三、结论

这项研究不仅为桑黄的药用价值添上重要一笔,更展现了天然产物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变化,高尿酸血症的防治需求迫切,桑黄等药食同源真菌的深入开发,或将为 “绿色降尿酸” 提供安全有效的新选择。

★ 本文章由千济方桑黄医学研究院整理,仅供学术交流,欢迎指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桑耳

桑耳

桑黄,别名桑耳,是一种长在桑树上的食药用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