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久永宝”铜钱简史
我们以前说过,日本的“宽永通宝”铜钱在收藏市场上很常见,而且多数价格比较便宜,量大管饱,因此,往往成为铜钱收藏爱好者的入门藏品。在实际收藏中,和“宽永通宝”地位相当的还有另一种日本铜钱——“文久永宝”。
文久永宝
在江户幕府统治末期,日本社会上流行使用“天保通宝”当百大铜钱,大量的“宽永通宝”小平钱被熔化用来铸造天保大钱,导致民间小额钱币极度短缺,影响经济活动。再加上“倒幕运动”爆发,军费需求激增,幕府不得不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应对这种局面。
天保通宝大钱
从万延元年(1860年)开始铸造的宽永通宝精铁当四钱在流通使用中的评价不佳,而且因铸造成本增加不划算,因此统治者决定将当四钱的材质恢复为铜,又因为铜的产量不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新发行的铜当四钱是轻质减重缩水版的。
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幕府统治者通过回收“宽永通宝”等重量大的旧钱,铸造了相对于旧钱重量轻的“文久永宝” ,又称“文久钱”。需要注意的是,文久永宝基本上是铜合金铸造的,但也有铁制铸币存在,属于极少数现象,以下行文忽略之。
“文久永宝”铜钱铸于江户、深川的“银座”及浅草的“金座”,有小平钱、当四、当五十及当百几种规格,其中,1文小平钱和“当百”、“当五十”的大型币属于文久永宝的试铸币,以下行文从略。常见的文久永宝为“当四”钱,直径为0.9寸(约2.7厘米),重量约3.375克。
文久永宝当四钱
所谓的“当四”,顾名思义,就是一枚“文久钱”的价值相当于四枚“宽永通宝”小平钱的价值,而“当四”的文久钱重量有的比一枚“宽永小平钱”还轻,如此操作,进出之下就为统治者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文久永宝”铜钱仍旧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制,钱正面为汉字“文久永宝”,背面刻着与“宽永通宝”黄铜当四钱相同的“十一波”水波形图案。
宽永通宝当四钱
“文久永宝”钱面的文字有三种写法,分别出自不同的“能笔幕阁(擅长书法的幕僚)”之手。
其中,文字为楷体“文久永寳”的出自小笠原长行,被称为“真文版”,由银座铸造;文字为行草字体“攵久永寳”,且“文”字写作“攵”的出自板仓胜静,被称为“草文版”,由金座铸造;文字中文久永宝的“寳”字为简化字”宝“的出自政事总裁松平庆永(又名松平春岳),被称为“玉宝版”或者“略宝版”,也是由金座铸造。
草文版、真文版和玉宝版三种文久钱
根据明治时代日本造币局的分析数据,文久永宝的材质大致为银0.060%、铜83.107%、铅11.227%、锡3.217%、铁0.269%、锑0.489%、砷1.500%、硫0.387%。
文久永宝发行之初,虽然统治者下达了用“文久钱”完全代替旧的当四”宽永钱“的命令,但并没有得到广泛遵从,在庆应元年闰5月(1865年),宽永通宝当四钱能换一文铁钱12枚,而文久永宝只能换8枚。
明治天皇掌握实权后,于庆应3年(1867年)进行了货币制度改革,并停止铸造文久永宝。
以宽永通宝1文铁钱为基准,当时市面行情大概为宽永通宝一文小平钱能换10-12枚铁钱,宽永通宝黄铜当四钱能换20~24枚铁钱,文久永宝当四钱能换15~16枚铁钱,天保通宝大钱能换80~96文铁钱,宽永通宝铁质当四钱则只能换2枚铁小平钱。
宽永通宝铁质小平钱
以上行情为基础,按照一两=10000文的标准,明治政府规定日本旧有的的通行钱币与新货币的价值折算如下:
宽永通宝铜一文钱=1厘;宽永通宝黄铜当四钱=2厘;文久永宝=1.5厘;天保通宝=8厘;宽永通宝铁质当四钱:8枚为1厘;宽永通宝铁质小平钱:16枚为1厘。
其中,铁钱在明治6年(1873年)事实上停用,到明治30年在法律上也丧失了货币资格,天保通宝在明治24年(1891年)年末停止了通用,但文久永宝与宽永通宝铜钱虽被逐步回收,但仍在日本民间流通至20世纪50年代 。
文久永宝是日本发行的最后一种”方孔圆钱“,据估计总铸造量约9亿枚。流通钱多为草文版,存世量巨大,收藏市场上块儿八毛一个,而真文版、简宝版数量相对较少,至于母钱等特殊版本则存世稀少,价值高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