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怎么也没想到,杯酒释兵权时唯漏掉一人,就被他夺走了江山

西言说历史 23小时前 阅读数 2 #历史

“今日朝廷皇帝年幼,无法主持大局,还请官家出面担起大任!”

本来出发抗辽的大军走到陈桥驿的时候突然不愿再继续走了,纷纷要拥立此次带兵的主帅赵匡胤为帝。

而赵匡胤也在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披上了龙袍,在其真正的稳定政权后,并没有像之前的皇帝那样滥杀功臣,而是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解除了这些功臣们的权力。

可是没想到的是,他千防万防却唯独忽略了一个人,正是这个人亲手夺走了他的江山。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和赵匡胤之间又是怎么样的关系?

登上帝位

作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名号在历史上非常的响亮,而其上位的手段却一直充满了争议。

从一个曾经普普通通的武将成长为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他这一路到底经历了什么?

首先赵匡胤的开局算是非常顺利的,不像朱元璋那么凄惨,也没有刘邦那么怀才不遇。

其父亲本来就是五代十国期间的一名武将,虽然说官职不是非常高,但是最起码也是朝廷中的大将待遇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所以赵匡胤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自然耳濡目染的对兵法非常感兴趣。

很小的时候就看着父亲在校场中排兵布阵,这些套路他早已烂熟于心。

所以长大后也很顺利的成为了当时大将郭威手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随着郭威和皇帝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推翻了皇帝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后周,赵匡胤的身份也步步高升。

不久后郭威去世,将天下托付给了养子柴荣,这柴荣可是号称五代第一名君的人物,继位后把国家发展的非常壮大。

作为乱世的君主,开疆扩土是少不了的必备工序,此时的赵匡胤就很好的发挥了作用。

率领着军队南征北战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时的赵匡胤不仅是手中的权力很大,在军队中的威望更是非常高,一般到了这个高度,人的心态都是会发生变化的。

不知道赵匡胤这个时候到底有没有反心,但是柴荣的能力还是可以压制住赵匡胤的。

可是柴荣这个人物哪儿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寿命太短,如果他能再活几十年,当时的格局肯定是会发生很大变化的。

可惜的是他只活了四十多岁,正值壮年的时候,却因为过度劳累等因素撒手人寰。

只剩下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儿子,和一个没有主意的皇后,这一下赵匡胤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柴荣本来是非常信任赵匡胤的,直到死都没有削弱他,甚至还给了他大权。

柴荣去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辽国的耳中,在他们的眼中,大敌已死,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于是立刻派兵前往,面对这个局面大将赵匡胤亲自带兵前往应战。

杯酒释兵权

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一幕,在部队驻扎期间所有人都不愿意走了。

此时的赵匡胤也喝的烂醉,之后弟弟赵光义在身旁主持,在众人的拥立下,赵匡胤算是披上了黄袍。

其实明白人一眼就知道咋回事了,这是演双簧呢,谁家出门打仗带着黄袍?肯定是早有预谋的事。

赵匡胤也是装蒜一样的推搡几下,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那么带着大兵回国之后小皇帝懵了,派你出城和敌人作战,怎么一下你披个黄袍回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皇帝也只能让位给赵匡胤,但是赵匡胤和其他篡位的皇帝比起来也算是仁义的了。

不仅给柴家的后人供养和免死金牌,就连那些身边的兄弟也没有滥杀。

只是喝了一顿酒,表彰了兄弟们的所作所为,同时也说出了对他们权力过大的担忧。

看着这些人惊慌失措的样子,赵匡胤又说出了解决办法,让他们拿着钱退休回家,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这帮人立马磕头如捣蒜一般。

就这样他把权力都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但是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忘掉了一个人。

这个人正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关于兄弟俩其实史书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烛影斧声等传说。

其实两人之间的斗争一直都是存在的,很多资料都显示当时的赵光义其实一直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一点赵匡胤也有所察觉,也曾将想过一些办法削弱赵光义。

在当时那个年代兄弟之间相互杀戮为了皇位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于是接下来就是历史上一直存疑的烛影斧声,有人怀疑赵匡胤正是被他弟弟所杀。

而且在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第一时间出现拿出了金匮之盟,表示自己以前和哥哥约定好的,自己应该继承这个位置。

从赵匡胤的死,到赵光义的继位,这一切都显得非常巧合充满了疑点。

无论怎么说,赵光义继位之后的能力的确是非常的拉胯,网友们戏称他为驴车战神。

他就算是夺下了江山,也并没有太大的实力去保住和这个江山,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笑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西言说历史

西言说历史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