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电视里很少看到日本动画了?原因在2006年
我记得十几年前,每天放学后的快乐就是能在电视上看到《哆啦A梦》、《火影忍者》等等这些动画作品,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日本动画似乎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国产动画和各类综艺节目,这转变的背后,既是我国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标志着观众们观看方式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场持续十余年的荧幕更迭?
2006年是个特殊的一年,在06年之前,我们国内动画产业并不发达,所以能在电视上看到日本动画不计其数,比如《聪明的一休》,以及那句经典台词“一休,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这部动画作品当年被中央电视台引进,就立马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日本动画之一;每次击败坏人都会有的那句台词“必杀!登龙剑!”——《神龙斗士》;还有《百变小樱魔术卡》,那个年代女生必看的一部动画,其中月城雪兔承载了多少女孩子的梦想;《中华小当家》,小时候真的误以为是国产动画,从人物造型到菜系,都太像我们国家的动画了。说到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真的说两三天也说不完。
但到2006年时,广电总局发布了一则通知,明确要求各级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晚上5点到9点)不得播放境外动画片。表面上这只是一个对播放时段上的调整,而实际上却彻底改变了国内动画市场的格局。这一政策虽未明确针对日本动画,但因当时国内引进的境外动画以日漫为主,再加上国内视频平台以砸钱(一集10万美元)的方式,垄断了《海贼王》等头部IP独播权,电视台就既无政策支持又无财力竞争,就逐渐放弃引进日本动画了。
之后更是为了加大电视台采购国产动画的力度,还出台了国产动画补贴政策,每分钟就有500-3000元,这相当于电视台采购一部国产动画,可获得补贴和广告收益两种红利。这样也彻底挤占了引进日漫的可能性。
其实这个政策出现,一方面是中日关系下降导致的,限制其日本文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另一个方面是为了培育国内动画产业,并鼓励国产动画的发展。其实想发展国内动画产业初心是好的,但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下网上讨论较多的《雷锋的故事》,2010年出品,斥资2100万,一共30集,从导演到技术总监都是由庞氏家族担任,明眼人都能从画质和配音上看出,没有匹配其一集60多万的水平,这背后其中的问题不寒而栗啊。
除去政策的影响,日本动画本身在国内家长眼中就有很大的问题,毕竟连喜羊羊和虹猫蓝兔都能因为举报下架整改,那日本动画中涉及暴力血腥等等更不在少数,再说想要说服那些比较传统的家长,可是一个大工程,所以这是广电在这些选择下的最优解。
然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兴起,越来越多的观众会选择通过网络来观看动画,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还能按照自己的需求观看,这种便捷性远远超过了电视。电视受众群体不断下降,购买国外动画版权的费用不断上升,因此电视里也就很少能看到日本动画了。遥想当年,我们一起围在电视机旁看日漫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好了,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呢?欢迎留言评论告诉我哦!
PS:我是废话坏蛋君,给个免费的关注和赞吧,为爱发电不容易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