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两次喊话中国,外交部做出表态
据外交例行记者会消息,巴基斯坦提议中俄参与克什米尔恐袭调查。这背后,是印巴冲突持续升级的紧张局势。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格姆镇突发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26条生命当场消逝,成近十年最惨烈恐袭事件。印度转头就把矛头对准巴基斯坦,一口咬定巴方支持极端组织“虔诚军”。第二天就开始放大招,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切断巴方六成农业灌溉水源,还驱逐巴外交官、关闭领空。这一连串动作,直接把印巴关系推向悬崖边缘。
鲁比奥和莫迪(资料图)
巴基斯坦这边也没坐以待毙,迅速反制,关闭领空、暂停双边贸易,边境部队更是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双方军队在克什米尔实控线连续交火,冲突规模虽不算大,但每一次枪响都像导火索,随时可能引爆更大危机。
印度这轮操作,军事意图相当明显。冲突前搞了三天炮兵演习,“阵风”战斗机频繁在边境出没,摆明了要用军事优势震慑巴基斯坦。可没想到,高压不仅没让巴方服软,反而逼得巴基斯坦加快军事准备。巴方不仅向中国紧急求援,还在边境部署SH-15卡车炮等先进装备。
把时间线拉长看,印度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处理,早就是“火药桶”。2019年取消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后,印度加速移民、强化管控,想把这块地彻底“收归己有”。但这种高压手段,激起当地穆斯林民众强烈反抗,这次恐袭,就是长期矛盾的集中爆发。印度拿巴基斯坦“背锅”,本质上是想借题发挥,扩大自己在南亚的影响力。
开闸放水(资料图)
冲突升级后,巴基斯坦两次把目光投向中国。先是副总理兼外长达尔紧急致电中国外长王毅,释放明确求援信号;接着巴方提议中国参与恐怖袭击国际调查,希望借助中国力量,让局势重回正轨。巴铁这两声“喊话”,既是对中国的信任,也是希望打破印度单方面制造的紧张局面。
关键时刻,中国外交部亮出“三支持”态度。支持巴方打击恐怖主义,可不是空口说白话。巴基斯坦在冲突期间,接连击毙50多名企图从阿富汗入境的恐怖分子。2025年前四个月,巴方开展多次反恐行动,累计消灭超百名恐怖分子。中巴自2011年起就搞“勇士”系列联合反恐演习,2024年的“勇士 - 8”演习里,双方联手伏击俾路支敢死队,15名武装分子全部落网,这种深度合作,就是中国支持巴方反恐的最好证明。
支持巴方维护主权安全,同样态度鲜明。印度断水、泄洪这些招,完全是对国际法和《印度河河水条约》的公然践踏。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向印度施压,明确要求尊重巴方主权,别把水资源当政治武器使。
印军(资料图)
至于支持公正调查,更是切中要害。印度在没有实锤证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是幕后黑手,想把水搅浑。巴基斯坦也没闲着,一边用实际反恐行动证明自己,一边公布印度情报人员跨境协调的证据。中国支持国际社会参与调查,就是要撕开印度“信息垄断”的口子,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这场冲突,表面看是印巴两家的矛盾,背后却是大国之间的博弈。美国嘴上喊着让双方冷静,实际小动作不断,默许印度断水,加速推进美印军事合作,又是卖先进武器,又是落实《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这么做,就是想拉印度入伙,制衡中国,削弱中巴战略协同。可印度还想在中美之间“两头吃”,这种“机会主义”外交,搞不好最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俄罗斯态度则谨慎得多,谴责恐怖袭击,但没站队支持印度指控,和印度的传统军事合作也照常进行。中国走的是“军经双轨”路线,给巴基斯坦提供SH-15卡车炮、霹雳-15空空导弹这些装备,同时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瓜达尔港租期延长到99年,稳稳握住印度洋战略支点。
印巴各攥着约160枚核弹头,这种“核威慑平衡”在这次冲突里,显得格外脆弱。联合国安理会虽然关注,但除了中国,其他常任理事国基本没什么实际动作。美国“看热闹不嫌事大”,俄罗斯“点到为止”,地区安全机制在这场冲突里,几乎没发挥作用。
从长远看,中国在这场风波里的角色至关重要。支持巴方反恐、维护主权、推动公正调查,既是对全天候盟友的承诺,也是在维护自身战略利益。通过军事支持、经济合作和外交斡旋,中国给南亚和平稳定提供了新解法。未来,中国还会推动“一带一路”和南亚国家发展对接,搭建包容性地区安全架构,用实际行动打破印巴“对抗 - 冲突”的恶性循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