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川渝第三城”,宜宾有机会么?

数据读城 3天前 阅读数 267 #财经

从“一黑一白”到“一蓝一绿”,不止有五粮液科技加持,4年狂飙1000多亿GDP的宜宾,有机会站上川渝第三城么?

今年以来,宜宾搞了一件让西南F4的所有城市都艳羡的大件事,3月25日,以“‘宜’江向海‘沪’动未来”为主题的宜宾市2025长三角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上海举办,大会共签约项目130个,签约总金额达493.3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7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

这样的成绩,让宜宾的关注度直接拉满,要知道,四川“杠把子”成都刚刚于2月中旬在长三角地区密集搞了一圈投资促进活动,搞的活动阵仗远比宜宾大、跑的城市也比宜宾多,但签下来的项目和资金总额都不如宜宾,甚至是加上同时期成都在大湾区的引资成绩也不大行。

虽然成都大可以表示,自己才是西南F4的招商引资NO.1,可以长期在投资圈里得吃得喝,宜宾因为体量,很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备受产业基金青睐的宜宾,凭什么?

事实上,宜宾已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宜宾,现在就是大量投资机构、巨头企业眼里的香饽饽。

2023年以来,宜宾招商引资的脚步遍及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3大核心经济圈,一共拿下315个项目、协议总投资2767亿元,关键是,这里面有大量的项目是动力电池、光伏、储能、数字经济等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含金量、含新量超高。

不说绵阳、泸州、南充等同等级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双巨头”成都和重庆也得认真思考——如何对待悄然崛起的宜宾,其稳健的生态位值得重视。

比如,川渝携手打造了中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然后是宜宾市长出来作的相关介绍,因为宜宾是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24年以一城之地占据全国总产量的16%以上,“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名副其实。

又比如,成渝地区位列全球十大电子信息制造中心之一,然后其中的新兴显示企业极米科技总部在成都,生产基地在宜宾,全球服务中心也在宜宾综合保税区……类似的情形还将更多出现。

让宜宾有底气喜迎八方投资的,是其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资源禀赋。

2020年,宜宾以2800亿元出头的GDP进入全国城市百强,排在其之前的,是领先不到3亿元的河南信阳和安徽阜阳。2023年,宜宾GDP超过3800亿元,别说信阳和阜阳,这一年宜宾的排名比山东德州、广东湛江、湖南株洲等硬核产业城市都要高一些。2024年,宜宾GDP成为四川第3个GDP超过4000亿元的城市,但全国排名微跌到了第87——这其实也是好事,让飙速还未起来的宜宾冷静一下,三年GDP增长超1000亿元又如何,三年间每一年的GDP增速都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又如何?毕竟咱们还是内陆城市、非资源城市、非科技城市,稳打稳扎才是正道。

2024年,全国排名小小滑落的宜宾收获在别处——首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入选“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这是宜宾软、硬实力综合提升的表现。

宜宾的幸运在于五粮液,也在于“宁王”

有人说,宜宾的幸运是拥有了五粮液。

诚然,五粮液的存在让宜宾拥有了世界级的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但宜宾早就摆脱了五粮液依赖症,并且反手打出了最强五粮液招牌。

拥有五粮液就是宜宾的幸运,多年来五粮液确实撑起了宜宾,只有那些非资源城市、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城市才明白,拥有五粮液这种长效赚钱机器对一个地方的财政有多重要,曾经绵阳也拥有赚钱能力爆表的长虹,然而没多久长虹就逐步衰落了,哪像五粮液这般坚挺,不差钱的宜宾顺势把“浓香型科技”的噱头发挥到了极致——你们说我只有五粮液,好,我让五粮液跨界投资给你们看,五粮液早在2023年就成立投资公司布局新能源领域,五粮液上下的口号是,“我们既守正又创新,既传统又现代”。

所以,也别说宜宾只有五粮液了,隔壁的泸州还有泸州老窖和郎酒呢,可泸州与宜宾的差距怎么越拉越大?而且宜宾也不吃独食,如今泸州、自贡、内江、宜宾4市正通过产业协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

川内对宜宾怨气最大的城市是哪一座?不是成都,也不是绵阳,而是遂宁或者自贡,遂宁怨的是败于宜宾失去了宁德时代的进驻机会,而自贡的怨则是四川轻化工大学部分搬至宜宾。

是的,“宁王入川,成就宜宾”的说法并不夸张。宁德时代布局宜宾,产业虹吸效应瞬间改变了宜宾的产业风貌。

而那么多川内城市,宁王为什么选择宜宾?

因为2016年宜宾就逐渐从传统白酒和煤炭产业中觉醒,开始雕琢本地营商环境。关键在于,觉醒了的宜宾,资源禀赋不是一般的好。作为长江第一城,宜宾有航运便捷、水电资源丰富且低价的优势,加上宜宾上下的诚意与高效执行力,都深得宁王的心。

宜宾也确实争气,宁王给了宜宾一次在动力电池产业狂飙的机会,宜宾顺势延展至其他战新领域,于2023年成功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同样是2023年,反映发展质效的税电指数、反映发展潜力的存贷款余额,宜宾均稳居全省首位。

在这个大学生数量逐渐成为城市竞争焦点之一的时代,高教基础薄弱的宜宾怎么办?以“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为突破口,宜宾几年时间就引入了四川轻化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从零跃升至近10万人,留学生规模仅次于成都。

特别是自贡,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宜宾校区设立让自贡损失颇重,那可是几个核心专业的搬迁。而宜宾也不怕这些高校分校区培养出来的人才外流,宜宾这些年的民生搞得很好,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也多,培养出来的本地人才哪怕只留下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在宜宾都不得了。而且,有了人才的稳定供应,推行“成都创新研发+绵宜成果转化”的模式,宜宾才能不失位。

所以,2028年前,宜宾成为四川第二城、川渝第三城?大有可能。

评论列表
  •   用户10xxx97  发布于 2025-05-07 22:02:05  回复该评论
    选择宜宾是因为有长江,可以排电池生产的污水,不然呢?傻子真多
  •   淡定  发布于 2025-05-08 10:18:49  回复该评论
    一直倒退,一直被绵阳摔,第三城?我是不敢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