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罗瑞卿笑称王芳名字像女人,建议改名,毛主席:我不同意
革命年代,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为国家、民族撑起一片晴朗的天,他们就是战斗在隐蔽战线的英雄。
在抗战初期担任锄奸科长、敌工科长,后来担任保卫部部长,解放后又担任公安厅厅长的王芳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关于这位老革命家,人们对他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了解甚多,却对他的身世知之甚少。
新中国成立后,王芳被派往杭州担任公安部副部长,之后又担任公安局副局长、局长,最后担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其半生几乎都奉献给了浙江。但实际上,王芳是一位山东汉子。
1920年,王芳作为家中第六个孩子出生了,父母为他取名为“春芳”。
王芳从小长得又瘦又高,乖巧机灵,父亲王志勤断定他不是一个种庄稼的料,便倾尽财力把他送到了学堂念书,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
面对父亲的期许,王芳也不含糊,每天早出晚归,对念书用了十足的劲头。除了四书五经这些必读之物外,他还喜欢欧阳修、刘禹锡、周敦颐这些名士的文章。
王志勤儿时也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深知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每天晚上,他都会督促王芳念书,有时还会给王芳辅导功课。
在父亲的督促下,王芳学业进步得很快,虽然中途他经历了丧母之痛、家境败落,但父亲依旧坚持让他念书,这也为他打下了夯实的文化基础。
当时,日军已经占领青岛许久,且有持续扩张之势,王芳老家东都镇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王芳亲眼看到地主、资本家、黑社会分子、反动官僚和日本人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内心无比气愤,他升起了投奔革命的念头。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不久,山东全境沦陷,王芳毅然决然投身抗日行列,与老家一些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加入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由于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刚入部队就被任命为了班长。
王芳立誓要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给自己政治上留下一个好的声誉。因此,他将自己名字中的“春”字去掉,改名“王芳”。
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王芳一生,在他到隐蔽战线上战斗时,这个名字也使得敌人闻风丧胆。
王芳的名字很有寓意,但唯一缺点是有点儿女性化,如果是不了解他的人,光看名字会误以为他是一位女性。所以在建国后,担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就曾建议他改名。
那是1953年毛主席第一次到杭州视察,罗瑞卿、杨尚昆、汪东兴等同行在侧。作为负责警卫接待的王芳,在毛主席到达之前,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住处,王芳将目标选在了位于西湖西岸丁家山下的刘庄。
刘庄非常有来头,它是清末光绪年间驻日本的公使刘学洵的庄园。刘学洵共有八个姨太太,解放时刘学洵已死,但庄园里还住着一个姨太太,于是王芳在湖滨路找了一座房子安置这位姨太太,将刘庄充了公。
这里环境清幽,不受外人打扰,非常适合毛主席居住。
其次是办公地点,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方,王芳焦头烂额了好一阵。这时,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的谭启龙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住处——南山路84号30号楼,作为毛主席的办公场所。
南山路84号30号楼曾是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别墅,恐怕汤恩伯也没有想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是在这里起草的。
解决完这两件事,王芳就与浙江省委等待毛主席的到来。
12月27日上午,毛主席到达杭州,王芳将一行人安全送到住处后,便开始着手另一件事。原来,细心的他注意到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但刚好那天毛主席在火车上,所以他认为应该为毛主席补办一场生日宴会。
可是谁都知道,毛主席不喜欢过生日,如何才能为其庆生呢?王芳想到,过几天就是元旦,可以用庆祝元旦的名义请毛主席吃饭。
这个想法得到了浙江省委的同意,于是30日这天晚上,毛主席被邀请出席。为祝福毛主席生日快乐,桌上还特地准备了花生、红枣和面条,意为庆贺华诞、祝愿长寿。
这天晚上,毛主席分外高兴,大家轮番祝酒他都一一作答。平时并不爱喝酒的毛主席,竟也喝了不少,借着酒意,他回忆起了许多往事。
毛主席对众人说,他第一次到杭州其实是在1921年,当时他作为“一大代表”从湖南到上海、浙江嘉兴参加会议,特地在杭州住了一晚上。仅这一晚,杭州的美景就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追忆往昔,毛主席更加高兴,使得宴席氛围更加放松,大家互相开起了玩笑。
罗瑞卿笑着对王芳说:“王芳同志,你的名字应该改一改。一个山东大汉,名字怎么像女人似的?”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向王芳提过这个建议,所以他自己也产生了改名的想法。于是他当即表示同意,说:“把草字头去了就行。”
然而刚说出口,王芳就想到,在自己上任前周总理在任命书上写着“王芳”,若改名就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
王芳正想着此事,不料毛主席突然开口:“你们同意,我可不同意。”众人不解,毛主席答:“山东绿化那么差,到处荒山秃岭,山上不长树,地上不长草,你王芳头上正好长了一棵草,为何要除掉它?”
毛主席一席话逗得大家笑出了声,王芳也跟着笑了,他又听毛主席继续说:“等什么时候山东绿化好了,你再改名。”
这一晚的事情王芳并未放在心上,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毛主席又提到了他改名的事情。
元旦过后,杭州很快迎来了初春,王芳陪着毛主席走上了莫干山。莫干山上郁郁葱葱,加上微风拂面,很容易使人神清气爽。一路上,毛主席都被风景迷住,脸上尽是慈祥。
上山后,毛主席在皇后饭店休息,突然对王芳说:“莫干山应当是全国绿化的典范,山东要是一半地方的绿化像莫干山,你的名字就可以改了。”
王芳知道,自己改名字只是一件小事,毛主席关注更多的是山东的绿化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粮食大国,山东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连年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得这片土地遭受了巨大打击。
1942年到1943年间,山东各地遭遇大旱,大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好不容易熬过大旱,蝗灾接踵而至,无望的人们只能离家出走,无法逃离的人只能等待死亡的来临。
此外,山东被日军侵占,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生死都难以预料自然无人管理绿化。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大片荒山,水土流失、风尘暴等自然灾害无法避免。
毛主席爱民如子,在王芳改不改名这件事上,足见他对山东的关心。
王芳参加革命许多年,再也没有回到过山东老家,当然不清楚山东的绿化情况,所以他一直没有改名。
好在如今的山东已经大变样,临沂作为山东森林资源大市,森林面积居全省第一。其他地区也在不断造林,城乡绿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