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名批评!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5000万给员工买零食
文|洲洲影视娱评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新能源造车烧钱,是行业内的固有现象。
烧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烧光了84亿,却还是造不出一台量产车。
说的就是含着金汤匙诞生的“拜腾”汽车。
仅仅辉煌了两年后,该企业就陷入了无尽的黑暗迷宫。
身为车企造不出车就算了,竟然还花5000万给300多位员工买零食!
这些“烧钱姿势”遭到了央视的点名批评。
这一消息发布后引发了一系列的激烈讨论,瞬间在行业内掀起惊涛骇浪。
风光无限的拜腾
当今时代,造车势力横行。
不管是房地产,电器,还是互联网都想凑一波热闹。
然而有这样一家企业,脚踩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七色祥云”诞生。
它的研发总部以及制造基地设置在南京。
他们的口号是“根植中国,面向全国。”
不难看出,拜腾的野心不小,颇有扎根中国、布局全球的雄心壮志。
另外,拜腾的定位比较高端,对标的品牌只有特斯拉!
之所以敢这么“狂”,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它的创始团队非常的不简单,可以说是高手云集。
拜腾核心创始人有两位,戴雷和毕福康。
这两位德国人都是宝马曾经的得力干将,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市场的把控。
戴雷是经济学博士,在宝马工作时特别擅长品牌营销与推广。
为宝马在中国的成功付出过汗马功劳。
离职后的他,去了英菲尼迪做营销,没过多久英菲尼迪的知名度就有了显著提高。
毕福康,在宝马工作20余年,被业内称为“宝马i8之父”。
这般豪华阵容,宛如给拜腾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
第二,拜腾汽车与其他车企不同,它是名副其实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前前后后得到富士康、腾讯、这些行业巨头的巨额融资。
一汽集团、启迪控股、宁德时代等一众背景深厚的投资人纷纷慷慨解囊。
截止到2020年,拜腾汽车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
总金额高达84亿元!
足见看出拜腾在花钱方面有多奢侈。
幸好,花钱虽然多,但是市场有反馈,一切就有意义。
2018 年CES展上,拜腾一款概念车以48英寸巨屏、旋转座椅等设计惊艳全球,订单破万。
不止赚的盆满钵满,名声也日渐扩大。
那时的它,恰似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承载着无数的期许。
一度被视为最有希望挑战特斯拉的造车新势力,引得资本竞相追逐。
任谁也不会想到,这家企业风光两年后,就这样在荒诞与混乱中走向末路。
央视怒批
“烧光84亿,造不出一台量产车。”
去年央视点名批评拜腾汽车,融资了84亿,却未能实现量产车的交付。
资金未能有效转化为产品成果,并且还深陷经营危机。
与同样是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小鹏等形成鲜明对比,被后来者居上。
负面缠身的拜腾,两度决定停工停产。
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拜腾在车企中优势那么突出,看似坚不可摧。
这家企业缘何会陷入如此荒诞又尴尬的境地?
其实,从备受期待到陷入绝境,拜腾的落魄主要来自以下三点。
其一,先看那令人瞠目结舌的挥霍。
在拜腾北美办公室,区区三百多人的团队,一年内吃掉700万美元零食。
相当于一年吃掉约5000万元零食!
平均每人每天消耗450元,往豪华点来说,每天一个人得吃19套煎饼果子。
员工得累成啥样才吃得下?
这得是什么样的吃法呢,根本想象不出来。
虽然说办公室零食是企业人文关怀的一大亮点,可以增加员工的幸福感。
但是这种吃零食的程度,是不是可以控制一下。
到底是“造”车还是“造”零食?
不仅如此,连员工的名片采用的都是进口环保材质,价值不菲。
这种奢靡的做派和吃法,难怪多少融资也供应不上......
其二,研发投入不足。
这一点是身为一个车企的重中之重。
然而拜腾的研发投入不足总融资的15%,比起其他“重研发,轻营销”的车企来说,简直不堪一击。
可以说,拜腾把钱都花在了“刀背”上!
再加上拜腾采用的是中美德三地推进战略,任何一方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效率低下。
其三,团队管理混乱。
2019年,毕福康离职。
2021年,拜腾创始人之一戴雷,丢下一切跳槽去了恒大汽车。
创始人跑了,下面的人都“毛躁”了。
在员工不足千人的拜腾内部,竟然涌现出了29位副总裁。
再加上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工资等负面新闻,让拜腾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撑不住了
如今新能源市场火热,造车者来往络绎不绝。
他们一边努力造车,一边在抄底接盘的最佳时机上,跃跃欲试。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讲,严格控制成本,把钱依次花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方面。
才有可能在众多竞争者中挤出一点生机。
可是,拜腾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拜腾还是被逼上了绝路。
2020年6月29日,拜腾宣布自7月1日起,公司暂时停止业务运营。
北美和德国办公室启动破产申请程序。
2023年6月,拜腾汽车背后的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及其关联公司双双被申请破产。
拜腾汽车彻底退出市场,曾经计划的车型量产交付等业务均已终止。
在这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拜腾用84亿玩了一场豪华的过家家游戏。
给社会和员工留下了一地鸡毛。
不知道此时此刻,还有多少企业在重蹈拜腾的覆辙?
结语:
拜腾的衰败,细究起来,令人咋舌。
失败是必然,不失败才是偶然,跨国研发其实早就有事实证明不可行。
外国人对新能源的了解,可能大不如自己人。
拜腾的离场时刻警示着后来者,即便手握再丰厚的资源,也不要偏离了务实与专注的轨道。
希望其他车企可以吸取经验,脚踏实地搞研发。
参考资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