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集团耍小聪明欲“拆分”售卖港口?外交部忠告:望审慎行事

观图文读历史 1周前 (05-01) 阅读数 79 #历史
文章标签 李嘉诚长和集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4月28日,外交部又一次针对李嘉诚集团出卖港口事件进行了回应,确切是忠告,不仅仅是直接表明此次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更是提醒各方“审慎行事”!

关于长和集团打算把旗下43个港口打包出售的事,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利益,让国家反垄断局受到消息立马拍马赶到,直接按下了交易暂停键,原定于4月2日的签字仪式就这么黄了。

可谁能想到,这事儿非但没消停,反而愈演愈烈,长和集团居然玩起了“拆东补西”的套路,公然和国家审查较上了劲,这操作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从现在的局势上看,李嘉诚真的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

而他自以为的小聪明“拆分出售”巴拿马以外的港口能成功吗?

01

李嘉诚的“小聪明”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把这么重要的港口资产要是集中卖给外国资本,尤其是美国财团,那不仅涉及市场垄断问题,更关乎国家战略利益和全球航运安全。于是,监管部门正式介入调查,明确指出这笔交易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要求交易各方暂停所有签约流程。

按说一般企业碰到这种情况,怎么着也得老老实实配合调查吧?可长和集团偏不,愣是想出了个“歪招”。

据《华尔街日报》4月报道,长和出售海外港口的交易将分拆为两个部分继续进行。贝莱德主席Larry Fink在给股东的信中声称,该交易的最大合作方实际上是意大利地中海航运集团(MSC)及其子公司TIL码头投资有限公司,而非贝莱德。

表面上看,这是把交易“化整为零”,想绕过国家的反垄断审查,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换汤不换药的把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可不是吃素的,立马放出狠话:“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

这话啥意思?就是警告长和集团,别想着耍小聪明钻法律空子,不管怎么拆分,只要涉及重要资产的集中交易,都得经过严格审查,想蒙混过关门都没有。

02

“卖港口”的执念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李嘉诚为啥非得卖港口呢?难道真的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是被美国胁迫了?

其实长和集团近年来一直在搞“资产瘦身”,从英国到欧洲,再到全球各地,抛售了数千亿港元的资产,转向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港口业务虽然赚钱,但回报率不如新兴产业,李嘉诚想套现离场也不是没可能。

但关键问题在于,巴拿马港口不同于普通资产,它不仅是商业项目,更涉及国际地缘政治。美国一旦控制了这两个港口,相当于捏住了全球航运的重要咽喉,对中国的能源和贸易运输都会产生潜在影响。

国家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表示反对,背后还有强大的法律和国家主权支撑,长和集团完全有理由终止交易,可他们却执意推进,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真的“利令智昏”了。

有意思的是,巴拿马政府那边也没闲着。

近期,巴拿马正在对2021年长和集团续签巴拿马运河港口经营权一事展开调查。原来,年长和集团与巴拿马政府签署协议,把港口经营权延长至2047年。但如今巴方发现,当时续约流程存在“违规操作”,疑似存在利益输送。

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可能有巴拿马官员在续约时收了好处,才给长和集团开了绿灯。巴方已然起诉相关官员。一旦这些官员被判违法,2021年续约合同便会被视作无效,长和集团将丧失港口经营权,如此,又何谈售予美国呢?此招“釜底抽薪”着实狠辣,无异于径直截断长和集团的后路。

巴拿马显然深知,一旦美国真正获取港口经营权,鉴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的霸道做派,巴拿马恐将永远无法收回港口了。于此事而论,中国与巴拿马目标相同,皆不愿见美国得逞。双方有合作的基础,自当齐心协力,阻止这一收购案发生。

李嘉诚在商言商没问题,但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吧?现在中国监管部门不答应,巴拿马政府也不配合,他还硬要往火坑里跳,这不是典型的“不见棺材不掉泪”吗?

03

中国的原则

4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也回应了这事儿。有记者问,听说中国政府表示出售巴拿马运河以外的港口没问题,是不是真的?

郭嘉昆说得很明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高度关注这笔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在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这话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中国不是反对正常的商业交易,但涉及重要资产和国家利益的交易,必须严格审查,依法办事;

第二,警告某些企业和外国资本,别想着用“拆分交易”这种把戏蒙混过关,中国法律的底线不容触碰。

郭嘉昆还特别强调:“中方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希望有关各方审慎行事,与中方有关部门充分沟通。”这话其实是说给美国听的。

这些年,美国动不动就搞“经济胁迫”,强迫其他国家的企业服从其战略利益,这种做法中国坚决反对。

长和集团作为中国香港的企业,首先得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把关键资产卖给外国资本,尤其是美国这种动辄搞“霸权主义”的国家。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件事反映的不仅仅是一起商业交易纠纷,更是一场关于国家利益、市场秩序和全球地缘政治的博弈。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欢迎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也支持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合法的基础上。

任何企业,不管多大、多有名,只要敢触碰国家利益的红线,敢挑战法律的尊严,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李嘉诚曾经是很多企业家的榜样,但这次的做法确实让人失望。但愿他早日洞悉形势,摒弃这种谬误的想法,莫再行有损国家利益与自身声誉的愚妄之事。

大家都知道外交部的发言可是没有一个字是废话,而外交部这次特别提到一个词,在如果没有通过咱们的反垄断调查,是禁止进行经营者集中的!

有人说李嘉诚是全世界做生意,他怎么能去跟中国的反垄断法契合呢,咱们的反垄断法里面,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如果你在全球的同类业务一年人民币收入超过120亿,如果在中国境内有大项目中有两个精英体,年收入超过8亿,就必须申报。

当然,如果你在境内,中国境内只有40亿经营,有两个超过8亿也需要申报,这跟市场占有率没有任何关系,就是跟经营额有关,不仅如此,哪怕不符合这些条件,如果认为有可能产生不正当竞争,也需要申报,所以不管从哪个条件,其实都是符合的。

李嘉诚最挣钱的业务就在深圳和中国香港,那这种情况下,那他所有的模糊条款,明确条款就必须要接受审查。

这次喊话,审慎行事,代表什么?

因为李嘉诚拆分的过程无非就有两种,如果你是合法的拆分,那其实就是把股权分散出去,那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可是对于商人来说,交易的目的不就是获利吗?

如果你不分散,那还是要接受审查的,这次审查要看会不会对中国远期造成影响,因为以前没有关税战啊,这个影响可能会很低,毕竟现在特朗普在“关税战”的目的一直强调“制造业回流”!

再从调查的周期上来说,没有人可以预判!毕竟调查的周期可长可短,甚至可以尝过特朗普的这4年的任期,它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都是按照法律来进行审查,所以李嘉诚做的这个事情,合不合法变得尤为重要,而咱们中国制定的法律,一定是符合咱们民族大义的。

李嘉诚集团此次之举,可谓将“不见棺材不掉泪”诠释得入木三分。国家业已三令五申,明确指出此笔交易存在严重弊病,且予以严厉警告,然他们却充耳不闻。在国家利益这一大是大非面前,竟妄图凭借那拙劣伎俩蒙混过关,这绝无可能。[给你小心心]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2025-04-27-《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长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中国青年网-2025-04-28-《外交部再回应长和海外港口交易:希望有关各方审慎行事》

第一财经-2022-06-27-《6部反垄断法规修订在即,科技巨头这些行为或将面临巨额罚单》

央视新闻-2025-04-27-《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长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中国青年网-2025-04-28-《外交部再回应长和海外港口交易:希望有关各方审慎行事》

第一财经-2022-06-27-《6部反垄断法规修订在即,科技巨头这些行为或将面临巨额罚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观图文读历史

观图文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