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斩夏侯渊:突袭致胜,是胜之不武?公平对决又当如何?

阳阳说历史 4天前 阅读数 5 #推荐

最近刷到好多三国视频,总有人拿黄忠斩夏侯渊说事。有人说黄忠靠火攻加突袭才得手,胜之不武。要是正面单挑,未必是夏侯渊的对手。这话乍一听有点道理,可仔细扒拉扒拉史料,好像又没这么简单。咱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俩老将要是真刀真枪干一架,究竟谁能占上风?

一、先说说俩人的武力底子

大家对黄忠的印象,应该都停留在老当益壮,觉得他就是个靠经验混饭吃的老将。其实错了。当年他六十岁投奔刘备时,关羽瞧不上他,嚷嚷着:不与老卒为伍,结果俩人在长沙城下实打实打了三百回合,关羽愣是没占到便宜。《三国志》里写他: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能在战场上带头冲锋的,那哪能是花架子?再说他的刀法,在荆州军里算是独门绝技,好多年轻将领都偷着学过他的招式。

而夏侯渊呢,曹操夸他:虎步关右,听着挺威风,可他的本事更多在统兵上。平定西凉那回,他靠的是千里奔袭的战术,不是个人武力。咱看他跟对手交锋的记录,跟杨任打了三十回合,最后靠使诈才赢;反观黄忠,跟张郃交手二十回合没分胜负,张郃可是让张飞都头疼的主儿,这么一对比,俩人的武力值高低有点数了吧?

二、单挑这事儿,年龄和兵器都是关键

有人说夏侯渊比黄忠小十岁,体力上占优势。这话没错,定军山之战时,黄忠七十多了,夏侯渊才五十九,放现在也是个中年人。可年龄带来的不只是体力差距,还有经验的积累。黄忠这种老将,最会瞅准对手的破绽。长沙之战他故意卖个破绽,引关羽追上来,最后要不是收着力气,关羽早被他的箭射穿盔缨了。这种诱敌深入的套路,在单挑里同样好使。

再说兵器方面,夏侯渊用的雁翎刀比黄忠的大刀要轻不少,按现在的说法,攻速可能更快。但黄忠的刀重有重的好处,抡起来气势足,力道大,只要挨上一下就够喝一壶的。再说了,黄忠还有一手百步穿杨的箭术呢,要是夏侯渊想拉开距离,说不定冷不丁就被射一箭。当年他能在几百步外射中关羽的盔缨,这准头可不是吹的。

三、历史现场的细节藏着真相

其实俩人在定军山那次交锋,压根就不是公平对决。夏侯渊当时带着人修鹿角(防御工事),没穿重甲,身边就四百来号人,还是临时拼凑的。黄忠从山上冲下来时,他连兵器都没拿稳,说白了就是无防备状态。要是换成俩人都穿好盔甲、拿好兵器,规规矩矩摆开阵势打,结果可能不一样,但黄忠也未必会输。

看曹魏那边的反应,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夏侯渊死后,曹操叹气说:渊本非能用兵也,这话就有点甩锅的意思了,可张郃、徐晃这些老将对黄忠是真忌惮。张郃说过:黄汉升之勇,不在关张之下,徐晃更直接:要是跟这老将军单挑,我可不敢大意。能让这些沙场老手高看一眼,黄忠的本事能差?

四、争来争去,争的是个“公平”

现在网上许多替夏侯渊喊冤的,说他是统帅,不该跟武将比单挑。这话有道理,论排兵布阵,黄忠可能不如他,但咱今儿就只聊单挑这事儿。从史料里的蛛丝马迹看,黄忠的武力值实打实是一线水平,夏侯渊虽说不弱,但更偏向将才,真要硬碰硬,大概率得吃亏。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没有如果,黄忠靠谋略取胜也是本事。战场上讲究的是兵不厌诈,真等到面对面拼杀,那已经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但咱们后人闲着没事琢磨琢磨,假设一下,倒也挺有意思。你说要是这俩老将真在阵前摆开架势,黄忠的大刀和夏侯渊的快刀撞上,会是个啥场面?

结尾:读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些“假如”。有时候看着古人的故事,总忍不住替他们复盘,其实不是较真,而是想透过文字,离那些鲜活的人物更近一点。黄忠和夏侯渊,一个是大器晚成的老将,一个是征战四方的名将,俩人的命运在定军山交织,留下了这么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你觉得,要是真给他们一场公平对决,谁能笑到最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阳阳说历史

阳阳说历史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