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的母亲吕继英简介:18岁入党,江苏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方圆文史 7天前 阅读数 1 #历史

在李源潮的回忆录中,母亲吕继英被形容为“一座沉默的大山”——她很少主动提起自己的过往,却用一生诠释了何为“无声的奉献”……

这位18岁入党、海属地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用其质朴的行动为子女树立了精神标杆。吕继英同志的故事,既是一部中国女性参与革命的微观史诗,同时也是一曲家庭与时代共振的命运之歌。

本期内容,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奇的女性,领略一下她的传奇事迹吧!

吕继英,1911年2月出生于江苏沭阳县一户书香门第之家,其自幼求知若渴,聪颖好学,很小就能背诵很多首唐诗宋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更是倒背如流。

但事实上,那时候吕继英的家境并不好,但父母为了让她接受教育,将来成为一个有用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毅然决定节衣缩食供女儿读书。

1927年,吕继英进入海州东海中学读书。该校的校长董淮,教务主任卢郁文,训育主任屈凌汉等,都是些作风正派、思想进步的教师,吕继英在这里深受反帝、反封建等先进思想的熏陶,这为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次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为了阻止英、美势力向中国北部发展,以保护日本侨民为借口出兵侵占山东济南。其间,由于蒋介石政府一味地妥协退让,导致大量中国军民惨遭日本侵略者屠杀,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

日本侵略者在济南的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作为东海中学的学生会干部,吕继英与同学们商讨,以学生会的名义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全力声讨日本侵略者在济南的暴行。而后,吕继英又与同学们组成了学生宣传队,先后奔走于赣榆、沭阳、灌云等县,开展爱国演讲活动。

在东海中学掀起的这股爱国洪流中,吕继英立场坚定、英勇无畏,表现得十分积极。而她的出色表现,也被党组织看在眼里,于是,这年5月,年仅18岁的吕继英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时还担任党支部妇女组组长。吕继英由此成为了连云港地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

尽管革命道路漫长而艰辛,而且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但年轻的吕继英丝毫不惧,她英勇无畏、不畏艰险,积极活跃在革命斗争的最前线。

鉴于吕继英忠诚勇敢、意志坚定,不久后,她还被组织上任命为江苏省委的联络员,在江苏省委和海、赣、沭、灌党组织之间来回奔走,沟通联络,出色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

1929年5月,东海中心县委准备利用三元宫香会的机会,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以传达党的“六大”会议精神,并讨论当前的革命形势,以及如何发动组织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等问题。

那时,白色恐怖遍布全国各地,敌特分子更是无孔不入,可谓危机四伏。所以,想要在此局势下召开数十人参加的会议,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但当前革命斗争形势严峻,必须让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知晓党的最新方针和政策,如此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方向。所以,即便危险重重,“三元宫会议”也必须召开。

为了确保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为东海中心县委交通员的吕继英勇敢承担起了沟通联络的重任。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吕继英先后辗转于海、赣、沭、灌地区,将会议时间、会议地点等机密信息及时传递到各级党组织,确保了三元宫会议安全、顺利的召开。

由于校方的支持,吕继英、李超时等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东海中学的党组织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学生运动也搞得如火如荼。

然而,这也很快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为了镇压学生运动,打击我地下党组织,国民党当局故意制造借口,辞退了董淮校长,以及卢郁文、屈凌汉等一批作风正派、思想进步的教师,同时派来了顽固守旧派谷延隽、陆秋斋等人。

在国民党当局的示意下,谷延隽、陆秋斋等人上台后不久,便接连宣布了一系列所谓的校规校纪,并派人监视和限制学生的活动。毫无疑问,他们就是想通过这一系列卑鄙的手段来镇压东海中学的学生运动。

但东海中学的学生们已经过数次革命学生运动的洗礼,早已不是愚昧无知之辈,岂能容忍这些人的胡作非为?对此,学生们群情激奋,纷纷要求抗争。为了镇压学潮,作为校长的谷延隽不得不立即向省里报告。

为了防止国民党当局派警察来学校抓人,东海中学立即组建了童子军,昼夜巡逻,吕继英也是其中一员。

很快,国民党当局便调集了大量的军警和县卫队,包围了东海中学,并开始在学校里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好在吕继英等人事先得到了情报,他们根据组织上的要求,迅速出城隐蔽。

后来,吕继英根据组织上的要求,化名‘张维霞’顺利考进了徐州女中,继续从事革命学生运动,并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

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吕继英在徐州女中就读没多久,就被人认出,并向校方告发,她不仅被开除,还被押上了回海州的火车。在押解途中,吕继英趁看守人员不备,跳车逃跑了,只身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

那时,严重的白色恐怖,使党内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开始悲观动摇,有的公开登报声明退党,有的甚至成为了令人不齿的叛徒。但吕继英无论身处于何种境地,其意志始终坚定,从始至终都未曾动摇过。

吕继英到了上海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后被安排进入江苏省委训练班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沪西区委从事妇女工作。

后来,吕继英因参加沪西群众游行示威,不幸被捕。在狱中,她英勇无畏、意志坚定,出狱后曾担任红十四军联络员、上海沪东区区委委员等职。而她的丈夫李超时同志,当时正是红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1931年6月下旬,省委派吕继英随丈夫、时任江苏省委巡视员李超时,由上海前往徐海蚌地区巡视工作,结果夫妻俩到镇江一下车,就被敌人逮捕了。

在狱中,李超时同志受到了敌人各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甚至连时任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叶楚伧都亲自来狱中劝降,但李超时同志始终不为所动,坚贞不屈。

敌人见他宁死不降,便于1931年9月19日,在镇江北固山将其残忍杀害,年仅25岁。

与丈夫李超时一样,吕继英在监狱中顽强斗争,始终没有透露党的半点机密。

见吕继英不肯招供,敌人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她是共产党的重大嫌疑犯,最后只好判处她十五年的有期徒刑。那时,吕继英已怀有身孕,后来在狱中诞下一子,即李铁城。最后,在党的多方营救下,吕继英终于重获自由。

出狱后,吕继英四处寻觅党组织的下落。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

从此,吕继英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各行各业的人才。作为一名久经考验、具有丰富经验的老革命,吕继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岗位也多次变动。但无论身处怎样的岗位,吕继英始终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做好党交给的每一份工作。

建国后,吕继英先后担任过苏州妇委会副书记、常州地委城工组副组长、上海市营造工业第一工程公司经理,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长等职。

2000年4月7日,吕继英同志走完了她精彩而传奇的一生,享年90岁。

吕继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在其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了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人生,她是一位真正“大写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方圆文史

方圆文史

文史专栏作家,历史文学研究爱好者,历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