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思熟虑后,站在大义的高度上,满足了特朗普想谈的愿望
在全球经济因特朗普的政策而变得面临结构性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在经历过一阵深思熟虑后,重要同意了特朗普想要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的请求。
据5月7日外交部所宣布,中国代表团将会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其间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针对中美关税问题进行商蹉的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未来与篇章。
中国商务部消息,中美双方已确认于5月9日至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此次会谈由中方牵头人率领代表团出席,并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双边经济议题展开对话。
这样的宣布顿时就使得瑞士日内瓦,这座中立之城,成为了中美关税交锋的舞台,全球经贸更是绷紧了神经的,期待着此次谈判的到来,能够为人们带来新的未来。
此次的会晤对瑞士自己来说,这也不是隔岸观火,美国高达31%的惩罚性关税,已让其钟表等精密机械对美出口猛降,贸易逆差也在扩大,中立国也因此感受到了大国博弈间的危险。
关税这把“手术刀”,一旦挥起来,影响远不止账面,过去五年,中美互抡关税大棒,全球经济版图生生被剜去约1.2万亿美元,比瑞士一年GDP还多,双方互加关税,据说已高达骇人的125%,贸易像戴上了重镣。
日本汽车业就是个例子,25%的惩罚性关税砸下来,丰田等对美出口锐减四成,九州工厂数万工人饭碗悬了,中国新能源车也成了新靶子,据说美国琢磨着把对等关税从27.5%提到40%。
美国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大跌三成多,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货贵了不少,德国车企老板更是公开说,中美汽车关税每加一个点,就可能丢掉几百个研发岗位。
这连锁反应,逼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不得不把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1%调低到2.9%,全球产业链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这也正如中方代表所说的,现在的全球经济体系正处于一种摇摇欲坠的状态之中。
也正是因此,所以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这场“中立国桌上的谈判”被外界广泛的视为观察是中美关系风向,乃至国际经济转向的重要窗口。
继特朗普举起关税大棒后,深感后悔的美国近期就多次释放“出希望谈判”信号的,意图想要与中方进行着谈判与商议,而这样的行动背后所折射出的事关税战带来的经济压力。
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导致其消费者承担高额成本,企业供应链紊乱,通胀加剧,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一季度GDP萎缩0.3%,创了新低,企业每年因关税多掏1.2万亿美元,农业州大豆因中国订单跑巴西去了,堆积如山。
与此同时,苹果、特斯拉等跨国企业被迫调整在华产能,全球市场震荡,标普500指数曾因关税升级触发熔断,使得华尔街对特斯拉这类股价剧烈波动也颇有怨言。
甚至有传言说,财长贝森特顶不住商界压力,一度想辞职,这样的传言足以表明着美国此刻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因此美方此次主动请求会谈,实为缓解国内经济困境、寻求贸易关系“再平衡”的务实之举。
据传美方代表贝森特的包里,装着对5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的调整方案,这策略既有特朗普时期“手术刀式”的精准,比如10%的基础关税像铁丝网,又有24%甚至更高的对等关税直插对手要害产业。
同时美方希望中国多买美国农产品,以此来缓和美国农民此刻所面临的售卖危机,并在所谓“技术换市场”上给个说法。
平等对话与原则底线面对着美国的请求,以及国际上的传言,中国也对此进行了一种侧面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
这样的意思就是中方愿在“平等、尊重、互惠”基础上开展对话,强调任何形式的施压或胁迫均无法动摇中国维护正当利益的决心,同时这样也表明了中美之间的谈判必须是建立与此的,为双方的谈判奠定了基础与底线。
此表态折射出中国对当前中美经贸摩擦的核心态度,对话之门始终敞开,但必须以规则与公平为前提,同时也是中国展现出自身战略底气的重要表现。
在战略资源上,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上占了大约85%的份额,F-35战斗机这类美国尖端武器的关键部件,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永磁材料,最近对高纯度石英砂、镓、锗等关键半导体和军工材料搞出口管制,更是精准。
同时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据说有50万亿规模)和不断提高的产业自主能力(比如芯片自给率已到45%),这些都给了中国足够的回旋余地。
加上“一带一路”和RCEP框架下开拓的多元化国际市场——对东盟出口明显增长,新能源车出口海外创下153亿美元佳绩,甚至墨西哥也成了中国商品转口美国的“后门”。
还有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稳步推进,像中俄北极天然气项目,78%的交易用人民币结算,也间接挑战了美元霸权。
这样的行动与现实都体现出了中国对于美国威胁毫无畏惧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在代表着中国有着足够应对美国贸易施压的略定力与精准反制能力。
结语此次会谈或为中美经贸关系提供“缓冲窗口”,但实质性突破取决于双方让步空间,而中方坚持原则底线的同时,亦展现负责任大国姿态,意在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若美方未能展现诚意,谈判或陷入僵局,但中国已通过自主创新与产能转移策略(如企业向墨西哥、东南亚布局)增强抗压能力。
但是从长期来看,全球贸易秩序或加速向“区域化、多元化”演进,美国单边主义行径面临更多国际抵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