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胜利日前夕,特朗普喧宾夺主,缺席的金正恩,倒是替俄出了口气

番茄你个西红柿 3天前 阅读数 5 #社会

俄罗斯胜利日临近,莫斯科迎来近30国领导人,全球目光聚焦莫斯科,共同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结果却被特朗普搅乱

他宣称美国是二战最大功臣,贬低苏联等国的牺牲,甚至要把5月8日定为美国胜利日。

俄方迅速反驳,斥责其歪曲历史。

同时,金正恩缺席庆典,却以试射导弹的强硬姿态,回应美韩军演,间接为俄罗斯“出气”。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特朗普为何会在这个节骨眼发表这样“逆天”言论?

胜利日是纪念二战胜利的日子,承载了无数国家为和平付出的血泪。

苏联在东线战场的贡献,早已是历史定论。从1941年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苏联红军几乎独自对抗纳粹德国的主力。

近八成的德军兵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等关键转折点,直接扭转了战局。

中国的抗日战场同样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盟军胜利争取了时间,这些牺牲构成了二战胜利的基石。

可特朗普的言论却试图抹去这些事实,他宣称美国才是二战胜利的“最大功臣”,甚至将胜利日“私有化”,定下美国的专属纪念日。

这种说法不仅无视历史数据,也无视盟国共同作战的现实。

美国的确在西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诺曼底登陆、原子弹的投放都加速了战争结束,但若没有东线战场的巨大牺牲,西线战场的胜利恐怕遥遥无期。

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

长期以来,西方部分国家倾向于放大西线战场的作用,淡化苏联、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这一切都始于是冷战时期塑造的意识形态对立,特意抹去苏联在二战的贡献,美国试图通过历史书写来巩固地缘政治优势。

特朗普只是将这种倾向推向了极致,不加掩饰地“抢功”,将二战胜利简化为美国一家的“光荣”,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也挑起了大国之间的对立。

就在胜利日前夕,金正恩的缺席成为另一焦点,作为俄罗斯的传统盟友,朝鲜领导人缺席这一重要活动,多少令人意外。

但紧接着,朝鲜在半岛东部海域试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射程覆盖韩国全境及驻日美军基地。

这一动作迅速引发美韩日的高度戒备,也让外界重新审视朝鲜的意图。

表面上看,导弹试射是对美韩近期联合军演的回应。

美国近期计划在半岛部署中程导弹,韩美军演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动作被朝鲜视为直接威胁。

金正恩选择在胜利日前夕试射导弹,明显是在向美韩传递强硬信号:任何挑衅都将遭到反制。

朝鲜官媒将试射称为“捍卫主权”的象征,配合金正恩视察军工厂的画面,展现了朝鲜军事现代化的决心。

但试射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胜利日的背景为这一动作增添了地缘政治色彩。

金正恩缺席莫斯科的庆典,可能是为了凸显朝鲜的“自主外交”,避免被外界视为俄罗斯的附庸,但导弹试射的时间点却与俄美之间的紧张气氛高度契合。

特朗普的言论激怒了俄罗斯,而朝鲜的军事行动无疑为俄方提供了间接支持。

在俄美博弈的棋盘上,朝鲜用实际行动为盟友发声,同时也借机展示自身的战略价值。

胜利日不仅是历史的纪念,更是现实的缩影。

每年,俄罗斯通过这一活动展示国家实力和国际同盟,提醒世界二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但特朗普的言论和朝鲜的导弹试射,却让胜利日蒙上了一层大国竞争的阴影,历史被用作政治工具,过去的牺牲被重新解读,以服务当下的地缘战略。

二战胜利已经80年,世界却远未迎来真正的和平。

俄乌冲突的硝烟未散,中东战争的伤痛仍在延续,印巴边境的紧张气氛从未消退。

同时,冷战思维在全球回潮,大国之间的对立愈发尖锐,特朗普的“抢功”言论,折射出的是将历史武器化的趋势;金正恩的导弹试射,则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寻求生存的缩影。

这些事件提醒人们,和平不仅是胜利日的口号,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80年前,二战以无数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和平的曙光。80年后,胜利日的礼炮仍在莫斯科回响,但世界的裂痕却在加深。

特朗普的言论、金正恩的导弹,乃至大国之间的博弈,都在提醒着同一个问题:和平,究竟离人类还有多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番茄你个西红柿

番茄你个西红柿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