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越早明白越好:社交的本质是交换,而爱情是这2个字
张爱玲说过:“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其实何止中年男人?当代年轻人早该看透: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价值互换。
爱情更是如此,它的真相不过就是“合作”。

一、社交的本质不是交朋友,而是换筹码
曾经看到一部电视剧,男人性格开朗,特别热衷组局攒人脉。
每周至少三场饭局,微信好友5000+,朋友圈永远在晒和某总某董的合影。
直到那年他想创业融资,精心编辑了一条求助信息,群发给200多个“人脉大佬”。
结果只收到3条敷衍回复,其中两条还是“在忙,回头聊”。
那天半夜他给朋友打电话,声音沙哑:“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上周我还请那个王总吃人均2000的日料,今天连微信都不回。
反而是上个月项目合作认识的供应商老李,听说我缺钱,二话不说打了50万过来。”
成年人的社交就像打扑克,你可以假装和大家都是朋友,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永远是你手里握着的筹码。
那些推杯换盏时的称兄道弟,往往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二、爱情不是扶贫工程,而是强强联合
闺蜜小怡的七年恋情让我看清了一个事实,她和大学男友从宿舍楼下告白开始,陪他考研三年、考公两年。
男生总说“等我考上就娶你”,结果第五次公务员考试失败后,他理直气壮地说:“要不你先跟你爸妈借个首付?反正你工资高。”
分手那天,小怡在出租屋里打包行李时发现,这些年她给男友买的参考书堆起来有半人高,而自己连件像样的大衣都舍不得买。
现在她嫁给了同行的一位工程师,两人一起付首付、一起考职称。
上周去她新家,她老公笑着说:“我们家的规矩是,谁的项目奖金多谁就负责下个月的房贷。”
《致橡树》里说得真好:“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最好的爱情从来不是谁拯救谁,而是两个独立的灵魂互相成就。
就像开公司一样,合伙人实力相当,企业才能长久。

三、所有长久关系,都是精准的供需匹配
我想起堂姐的婚姻,32岁那年她离异带娃,相亲时直接亮底牌:“我有房有贷,孩子跟我,要找能接受这个现状的。”
结果真遇到个同样离异的儿科医生,现在两人周末轮流带孩子上补习班,平时各忙各的事业。
堂姐说:“二婚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能给对方什么,比年轻时候瞎折腾强多了。”
婚恋顾问王老师有句名言:“22岁谈恋爱看感觉,32岁找对象看配置。”
越是成熟的关系,越像精心设计的合作方案。你知道自己的核心需求,也清楚对方想要什么,这样的组合反而最稳固。

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写:“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
与其抱怨人心现实,不如早点认清: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互换,爱情的真相是合作共赢。
当你足够强大,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这不是功利,而是成人世界最诚实的游戏规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