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的男人,是如何飞黄腾达的?
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近两月,全球可以说都被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也再次让世人认识到了特朗普的疯狂和反复无常。但特朗普这个人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呢?
其实早在去年美国大选期间,就有一部由伊朗裔导演阿里·阿巴西执导的、讲述其发家史的电影《飞黄腾达》。影片的英文名取自特朗普当年还在娱乐圈发光发热时参与的真人秀《学徒》(the apprentice)。
影片主演塞巴斯蒂安·斯坦在妆造的加持下,极为逼真地重现了特朗普的媒介形象。而考虑到塞巴斯蒂安本人的经典角色是漫威电影宇宙中的“冬兵”巴基·巴恩斯——一个被苏联军方秘密洗脑多年并成功武器化的傀儡,再加上塞巴斯蒂安出身于罗马尼亚,这样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总统”,听上去就像是一场以美国梦为主题的讽刺喜剧,让《飞黄腾达》也似乎从选角之初就暗戳戳地奠定了某种一黑到底的基调。
果不其然,大选期间,特朗普团队就很想拔掉《飞黄腾达》这根“肉中刺”,在后者戛纳首映后立即提出抗议,声称会设法阻止它在北美的院线发行——而主导《飞黄腾达》北美发行的老板、亿万富翁丹·斯奈德也是特朗普的粉丝,据说他非常讨厌这部电影。塞巴斯蒂安更因此被特朗普亲自点名辱骂——这在他人生履历上的意义恐怕早已超越了因该影片收获的那几个奖项提名。
塞巴斯蒂安在电影前半程演绎的1970年代时的年轻版特朗普,还是颇为精彩的:一个初出茅庐、籍籍无名但野心勃勃的企业家,毫不掩饰对于成功的渴望,但也会时而流露出虚张声势或手足无措的窘迫情态,甚至带有些讨喜的喜剧效果。然而当角色逐渐演变为一个从充满腐败和欺骗的泥潭里崛起,谎话连篇、对恩师、爱人、亲人都毫无情感的无耻之徒时,塞巴斯蒂安的表演还是稍显乏力了。
好在,片尾特写中,塞巴斯蒂安给这个角色加上了一些自己的东西——那种从未出现在特朗普眼中的脆弱感。他用发型、步态、上唇抽动的方式无限接近拉票现场和真人秀节目中的那个野心勃勃、自大愚蠢的特朗普,又用自己的眼睛暴露了特朗普生而为人内心应有的柔弱角落。影片还冒着被控告的风险表现特朗普抽脂的血腥场面,以引发生理不适的直接镜头强化其光鲜外表下的廉价。
而相比主角,杰里米·斯特朗饰演的律师罗伊·科恩显然是更为出彩的一方。一方面,作为特朗普的律师兼人生导师,他为年轻的特朗普扫除公权力部门设置的种种限制和障碍,并且教给他三条重要原则:不断进攻、否认一切、永远不要承认失败——这套“腹黑三部曲”后来被特朗普当作自己的致胜奇招大摇大摆地分享给了自己的传记作者。
另一方面,一个毫无政治可言、不惜采取一切肮脏手段获得胜利的奸佞之人,却以“爱国”作为自己的挡箭牌。当身患重病的罗伊被自己当年的得意弟子抛弃,站在星条旗形状的生日蛋糕前痛哭失声时,人物身上展现出的矛盾性和讽刺性成就了本片最为高光的段落。
可以看出,面对为特朗普作传这种即便美国导演可能都不知如何立论的项目,影片选择了以“一个怪物是如何养成的”为线索,展现特朗普的两位“父亲”——亲生父亲和罗伊——对他灌输了怎样有毒的父权价值观:不能软弱,永远强硬;只要成功,不择手段。
发达后,特朗普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盖起了那座如今闻名世界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特朗普大厦,这是代表男性权力的符号的树立。与其同时,影片展现了两位父亲形象的坍塌:亲生父亲由于长子去世而一蹶不振,患上老年痴呆;深柜的罗伊身染重病,命不久矣——牵制特朗普自我膨胀的最后两条钢索也断裂了,从此他更加坚信,只要继续按自己的作风行事,他就可能成为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不幸的是,他似乎真的做到了。
原型人物造成的历史影响仍在蔓延。但要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不仅仅关乎某一个人,而是关于一个系统、一个国家。这或许也是电影想提出的更深层问题:除了这样一个人是如何诞生的,更重要的是,是怎样一个国家系统,能让这样的人脱颖而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