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停止中国直发美国业务:一场“关税地震”引发的本土化大转型

阿元聊跨境 5天前 阅读数 123 #推荐

5月1日,美国海关宣布取消中国及香港地区小额包裹(800美元以下)的关税豁免政策,所有商品需正式报关并缴纳关税。仅两天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宣布全面停止从中国直发美国的业务,转而仅显示美国本土仓库有货的商品,缺货商品则标记为“不可售”。这一调整被外界视为应对美国关税新政的“紧急刹车”,也标志着TEMU彻底告别依赖中国直邮的低价模式,加速本土化转型。

 

一、关税“大棒”下的无奈转身

1、政策重击核心模式TEMU此前凭借“中国供应链+小额免税直邮”迅速占领美国市场,60%以上的订单依赖800美元以下免税通道。而美国新政直接导致中国直邮商品成本飙升:以20美元的家居用品为例,关税增加后售价需上调15%-20%,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2、平台紧急避险新政生效后,TEMU面临两大难题:

①清关效率下降:原有T86快速清关通道失效,商品需走正式报关流程,物流时效从7-10天延长至10-15天;

②价格竞争力丧失:若继续直邮,消费者结账时需额外支付130%-150%的“进口费”。对此,TEMU选择全面转向美国本土仓库供货,仅保留已提前备货的商品,避免关税冲击。

二、TEMU本土化转型的三大策略

l供应链前置:从中国工厂到美国仓库早在2024年,TEMU已要求中国供应商将货物批量运至美国仓库,采用“半托管模式”提前囤货。目前其在美国已布局超10个大型仓库,本土仓商品占比达35%,并计划在2025年提升至50%。

l吸纳本土卖家:与亚马逊抢商家TEMU自2023年起逐步开放美国本土卖家入驻,并推出流量倾斜、仓储补贴等政策(如每单补贴0.5美元)。近期更以200万年薪挖角亚马逊高管,加速复制成熟平台的运营经验。

l物流与售后升级

缩短配送时效:本土仓商品可实现“次日达”,对比直邮模式体验显著提升;

强化售后服务:增设本土客服团队,降低退货率并支持部分商品二次销售。

三、美国消费者与商家的“阵痛期”

1、消费者:低价时代终结

·涨价潮:本土仓商品因租金、人工等成本,价格普遍上涨30%以上,如3美元的T恤涨至4美元;

·品类缩水:中国直邮时超百万SKU(如小众宠物服饰、手机壳等)因库存有限下架,选择范围锐减;

·物流体验分化:本土仓配送虽快,但跨州调货可能比原直邮更慢。

2、美国中小商家:冰火两重天

·机遇:本土卖家获TEMU流量扶持,部分商家销售额增长超60%;

·挑战:依赖TEMU进货的小型零售商面临成本上涨25%,部分濒临倒闭。

 

四、未来展望:TEMU能否破局?

1、短期风险

·库存压力:美国仓库SKU动销率仅62%,滞销商品销毁成本单季超5亿元;

·竞争加剧:消费者可能流向亚马逊、沃尔玛等平台,后者家居类流量已上涨8%。

2、长期机会

·差异化竞争:TEMU融合“中国低价+本土体验”,对标亚马逊的“品牌化”与沃尔玛的供应链效率;

·政策适应性:若未来美国关税政策松动,TEMU可灵活调整直邮与本土仓比例。

TEMU的转型是一场被关税逼出的“自救”,也是中国电商出海模式的一次迭代。无论是消费者为涨价买单,还是美国中小商家的生存危机,都印证了单边贸易保护的代价。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唯一能做的或许是怀念那个“3美元包邮”的时代,并适应新的游戏规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阿元聊跨境

阿元聊跨境

为跨境卖家朋友提供优质放心的服务与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