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第4位王因贪玩,被大臣关禁闭?出来后改过自新?

历史聆风 1天前 阅读数 5 #历史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商朝第4位王:太甲

一:祖庙惊雷:登基闹剧

商汤去世之后的王位传承情况,着实比黄河改道还要来得曲折呀。原本应该继位的太子太丁,竟然比他的父亲早去世了七年;

并且这样出乎预料的状况,直接促使商朝开创了“兄终弟及”的先例。本来应当顺顺利利继位的太丁,却出乎意料地先于自己的父亲离开了人世,这件事情在当时可是相当稀罕。

外丙、仲壬这两位叔父相继执政的七年期间,伊尹的头发着实忧愁得近乎白了一半之多。而且这两位寿命不长的君王合起来仅仅在位七年,用于祭祀的龟甲甚至都没来得及将三代王的名字全部刻完。

当中壬病逝的消息传来,宗庙里的青铜礼器还在泛着寒光。六十多岁的伊尹颤巍巍翻开《汤誓》,对着列祖列宗发誓:"这次定要扶正嫡系血脉!"于是二十出头的太甲被架上王座时,青铜酒爵里的醴酒还在微微晃动,预示着这个年轻君主的命运。

二:三篇竹简定乾坤

伊尹为太甲准备的登基大礼,那可是堪称史上最硬核的教材:三捆三尺长的竹简。在《肆命》之中刻着三百条禁令,从“不可用祭祀鼎去煮肉”,到“不得强行征调民女”,事无巨细;

《祖后》记录了商汤光着脚治水之事,从那些文字里,能够很清楚、很明显地体会到其中的艰难。《谏书》把历代亡国之君的不良行为描绘得清清楚楚,刻画得很细致。

前两年太甲表现得挺老实的。每天寅时天刚亮,他就带着那两个极显眼的黑眼圈去参加早上的朝会了;朝会结束后,而且他还在龟甲上认真地练习占卜技巧呢。

老臣们看到他用骨刀划开三十多片甲骨了,并且都捋着胡子夸赞说:“虽说手法稍微生涩些,但这孩子着实能吃苦。”然而谁也没料到,这种勤奋竟然像春天的雪融化得那么快,一下子就没了。

三:酒池肉林现原形

转折出现在第三年的谷雨时节,太甲突然在朝会上宣告道:“本王要重新去修缮景亳之宫!”工匠们开始拆除西城墙,不过伊尹这时候才察觉到年轻的君主在宫墙的夹层中藏匿了二百坛美酒。

更为荒诞的是,太甲把进贡来的青铜礼器熔化掉,接下来铸造成了酒壶,那壶身之上竟然刻着“天子饮器”这四个大字。

秋祭之时发生的这出闹剧着实令人惊讶。原本应当献给上天的“太牢”即牛、羊、猪各一头,三牲却被太甲改成了“九十九牢宴”,那九十九头牛、九十九只羊以及九十九头猪聚集在祭坛之前,鲜血如同泉水般汩汩地流淌着,就好像一条河流一般。

巫祝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沾满鲜血的龟甲,进言进行劝谏。说真的结果他被罚去清洗所有的祭器。史官在甲骨上刻写“王三祀九月不雨”的时候笔尖上沾染的朱砂都微微有些打颤。

四:桐宫三年小黑屋

变故来得比夏日的暴雨还突然,那天太甲正命人将宗庙的编钟搬去寝宫,而且三百甲士突然封住了所有宫门。

伊尹手持的可不是普通诏书,那是用商汤陪葬玉戈压着的先王遗训。

在被押往桐宫的途中,太甲的那顶玉冠呀,早就不见了踪影。石门就那样轰然一声关闭了,这时候他才将这个“思过室”的真实模样看清楚:在墙上呢,刻满了历代那些昏君最终的下场;甚至就连铺地的石板呀,都凿有谏言呢。

每日从门洞递进来的不是饭食,而是新刻的竹简,第一片上就写着:"您祖父在这个年纪,正在治水工地上吃土。

五:桐宫夜雨悟前非

被囚禁的第一个寒冬,太甲裹着那漏风的羊皮裘,借着从石缝中透进来的月光来读竹简。读到祖父商汤为求雨甘愿充当人牲之时,手里的黍饼竟然一下子不香了。

要命的是伊尹每天送来的"加餐",有时是奴隶吃的麦麩团,有时是被他处死的谏官遗物。

某夜暴雨如注,将桐宫的外墙冲垮。太甲蜷缩于墙角,心灰意冷,仿若已至等死之时,却偶然摸到一块残碑,其上刻着“民为邦本”几字。此四字乃商汤亲自书写,在雨水的冲刷下,竟好似泛起了金纹。

次日他要来骨刀,在墙上刻下“日三省身”;而且把每日的饭食减了一半,以此来谢罪。

六:伊尹暗访试真伪

三年间伊尹没闲着。他扮作贩盐商人,七访桐宫。有次他故意在太甲面前摔碎陶罐,而且还做得很夸张。这位昔日的君主,竟蹲下身来帮忙收拾碎片,并且掏出仅有的贝币赔偿。太甲还偷偷的用守陵人的破织机,给附近的孩童织了三十匹布。

最要紧的考验在寒食节这一天,正式拉开了帷幕。伊尹把自己装扮得病得极为严重,接下来趴在桐宫门口;

太甲一点儿也没有迟疑,背起这位老人,光着脚一路飞奔着,跑了三里路去请大夫。老丞相慢慢地抚摸着年轻人脚底生出的血泡,脸上逐渐浮现出一丝笑容,“汤武的后代,终究还是传承下来了。”

七:玄鸟还巢大典

还政那日的场面,卜辞里记得清清楚楚。太甲穿着补丁的麻衣,轻松愉快地步行入城,而且百姓看见了王背上竟然捆着荆条。伊尹当着九鼎郑重宣布:“今复尔位,如若再失德,老臣拼死也要再行废立!”

还有太甲当场颁布的《桐宫誓》。他命人将三年来刻的悔过竹简铺满祭坛,足足九百片!当着列祖列宗的面,亲手点燃这些竹简:"若违此誓,犹如此简。"冲天火光中,巫祝们看见玄鸟图腾重现天际

八:晚年治世三把火

复位后的太甲仿佛变了模样。第一把火,烧向了自己的宫殿,拆了半数的楼台,将其归还于民;

第二把火,熔化了所有的青铜酒器,重新铸造成了农具;

第三把火最为决绝,把乐师的编钟全部改成了报时辰的钟鼓。

最让诸侯服气的,是治水方略。他发明了“分段承包法”,王族负责那最难险的工段,奴隶只要完成标准段就能够减刑。

当洹河大堤竣工之时,太甲的双脚竟然被泡得溃烂不堪,但是他依然坚持用这双脚去丈量完百里长的河堤。

九:禅让谜局留青史

传位大典前夜,七十岁的太甲做出了一桩令人震惊之事,将太子沃丁送往伊尹府中去做书童。临终遗诏称:“死后不葬于王陵,而是埋在桐宫墙根之下。”当送葬队伍经过之际,百姓看到那堵石墙上,竟刻满了农谚,其中最早的字迹已然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

对此各位有什么看法?

【相关权威参考来源和文献:《尚书·太甲》《史记·殷本纪》 《今本竹书纪年》《册府元龟》《 di 王世纪》《通志》《文献通考》《古本竹书纪年校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聆风

历史聆风

观朝代兴衰,叹岁月峥嵘。愿和大家共品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