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子养废后,我才明白:家有这种氛围,孩子很容易内耗

芸芸评育儿 1周前 (05-01) 阅读数 10 #育儿

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曾经有一位粉丝朋友说,儿子上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整天无精打采,问他话也不愿多说。

起初,她以为孩子只是叛逆期到了,直到一天深夜,我在孩子房间门口听到压抑的哭声,才猛然意识到孩子正在被“内耗”拖垮。

回想过去,家里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自己和丈夫经常因为琐事争执,虽然尽量避开孩子,但孩子总能敏锐地察觉家里的低气压;

她和丈夫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说“你要努力”“别让我们失望”,却很少问孩子“你累不累”;

家里很少有轻松的笑声,取而代之的是紧绷的“任务感”——学习、补习、考试……

原来,不是孩子不争气,而是家庭的“内耗型氛围”正在一点点吞噬孩子的能量。

一:什么是“内耗型家庭氛围”?

内耗,原本指一个人因自我怀疑、焦虑、纠结而消耗心理能量。

而“内耗型家庭”,则是指家庭成员之间长期处于紧张、压抑、高期待、低支持的状态,导致孩子无法放松,内心充满矛盾和疲惫。

这样的家庭往往有以下几个特征:

情绪不稳定:父母喜怒无常,家庭氛围时好时坏,孩子战战兢兢;

高要求,低认可:孩子做得再好也得不到真心夸奖,稍有失误就被批评;

缺乏真正的沟通:父母只关注成绩和表现,很少倾听孩子的真实感受;

过度控制或过度忽视:要么事无巨细地管,要么冷漠放养,让孩子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否定、拖延、逃避、甚至抑郁,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应付家庭带来的心理负担,而非专注成长。

二: 为什么家庭内耗会毁掉一个孩子?

有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压、低支持环境中的孩子,大脑会持续分泌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影响记忆力、专注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他们不是不想变好,而是心理能量已经被消耗殆尽。

更可怕的是,这种内耗会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越焦虑,表现越差;

表现越差,父母越失望;

父母越失望,家庭氛围越紧张……

最终,孩子要么彻底摆烂,要么在自我苛责中痛苦挣扎。

三: 用苏东坡的人生智慧打破“内耗”困局

当看到这位妈妈的留言时,真的特别能够理解她的那种心情。

因为不仅是她,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甚至大人或许都会多多少少受到“内耗”的困扰。

那要怎么办?怎样帮自己、帮孩子拜托“内耗”?

我的答案是用苏东坡的智慧来“反内耗”。

《人生有解苏东坡》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我推荐给这位粉丝朋友去读的书。

这段时间后她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说这本书不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整个家庭。

苏东坡一生历经大起大落,却始终豁达乐观,他的处世智慧,正是破解家庭内耗的良药。

1:学会“逆商思维”,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苏东坡一生被贬多次,却总能在困境中找到乐趣,比如在黄州种地、在惠州吃荔枝。

他的“逆商”(抗挫折能力)极高,从不因失败否定自己。

应用到养育中:

当孩子考试失利时,不说“你怎么这么笨”,而是问“这次错题有哪些收获?”

允许孩子犯错,告诉他:“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尝试过。”

方法2:用“松弛感”化解家庭紧张

苏东坡即使在最艰难时,也能写诗、交友、烹饪,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松弛感”让他不被外界压力击垮。

应用到养育中:

家里不必时刻“绷紧弦”,允许偶尔的懒散和放松;

周末可以一起看电影、散步,而不是只谈学习;

父母自己也要有爱好,让孩子看到“生活不只有成绩”。

方法3:培养“豁达心态”,减少比较和苛责

苏东坡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他看淡得失,不与人攀比,活出了自己的节奏。

应用到养育中:

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关注他的进步;

少说“别人家孩子……”,多说“你今天比昨天有进步”;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而非盲目追随“标准答案”。

四 :改变,从父母开始

这位妈妈说:

当我开始调整家庭氛围,儿子渐渐有了变化:

他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偶尔会主动分享学校的事情;

成绩虽然还没突飞猛进,但他不再逃避学习,而是慢慢找回信心;

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神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有了光。

写在最后:

家应该是孩子的充电站,而不是耗能场。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内心强大、乐观坚韧,那么首先,我们要给他一个温暖、松弛、充满支持的环境。

若是您也有同样的困惑,特别推荐您和孩子一起读读这本《人生有解苏东坡》,除了是一本治愈内心的书,更是一本让你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枕边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芸芸评育儿

芸芸评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