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法为什么往往会震惊国人
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并且伴随着强大的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文明进程。其中以日本和韩国受到书法影响最深,时至今日,书法依旧是这两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成为书法在国外发展的两个重要分支。
对于这两个分支,历代国人都以师自居,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已故著名书法家刘洪彪先生还曾经公开表达了对其书法的不屑,认为他们书法整体趋于落后,无法与国内书坛相比。
然而随着信息交互的便捷,人们看到了更多日韩书法,其中一部分足以震惊国人,特别是日本书法更是率先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同,这种现象不免引人深思。
提到日本书法很多人都会想到小野道风、藤原佐理、空海等人,他们都以王书为宗,深得晋唐神韵,代表着日本书法继承一脉的最高水平。虽然不逊国人书家,但是在我雄厚的书法正宗面前也只是扁舟一隅。
然而近现代书家良宽、井上有一等人的书法就足以震惊国人了,良宽的《天上大风》被很多国内书家誉为神品,达到了“无法”的最高境界。
井上有一更是用书法震惊国际艺术界的第一人,他的少字巨书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情感,仅仅一个字就拍出了500万美元的高价。
井上有一作品在国内展出时,震惊了国内书坛,引起巨大反响,王学仲先生还专门撰文称赞,这种风格也影响了国内书法的发展。
从临摹中国书法开始到对中国书法的反噬,日本书法的发展历程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究其原因应该有几点。
首先是“贫”,这个贫是指日本缺少对中国书法全貌的认识,在古代他们的学书资料都源自中国,非常有限,并且受到国内时代文化局限性的影响,比如唐朝时尊王,那么唐时流入到日本的书迹都是王书一脉,这深刻影响了日本书法的发展。
书法资料的单一让日本书法更为专一,没有受到更多风格的干扰,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古代书家都是王书一脉的继承者。
其次是日本政治的连贯性没有太多文化摒弃行为,中国书法的断代史与朝代相关,所以才有魏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之说,后人在推翻前朝的时候,对前朝的文化也有嫌弃,这就促使书风改变,宋朝不遵唐法,元朝不延续尚意书风,其实都有一些这样的因素。
但是日本不同,日本从古代起就没有改朝换代,天皇血脉一直延续,这让日本的文化得以完整延续很少被摒弃,日本书风也得到很好的延续,这种延续更加强了日本书法继承的专一性。专一的继承让日本书法能够与本土文化充分融合,形成特有的书法支脉。
其次是“远”,这个远不但指日本远离中国正宗书坛,更在于日本人对汉字和书法的情感相对疏远,没有中国人那么尊崇,所以能够放开思想去进行大胆的改造创新,井上有一的作品中的字都没有写全,这在中国是肯定无法被接受的。
不仅仅是井上有一,日本很多近现代书道大师的创作实践和理念都有悖于中国传统理念,书法在日本就像远离父母的孩子,得以无拘无束的任意狂欢,难免会做出震惊世人之举。
第三个原因就是“异”,尽管日本的很多文化源自中国,但是也颇具日本特色,更为强调心性的培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与书法的融合自然呈现出独特的异域风情。
良宽的《天上大风》其实就是日本本土美学“侘寂”在书法中的完美体现,这种源自中国禅学的美学理念,自然能够感动国人。
另外日本书法有别于中国书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日本人更注重实践,他们不像很多国人学书那样沉浸于临帖疏于创作,他们更敢于去创作。很多日本人都喜欢公开展示自己的书法,但是按照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来看,很多都不入门,但是他们就是敢写。
井上有一的书法基础也很一般,但是他更为注重创作,敢于创作,积极创作,他的成就并不是建立在他的传统书法功底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他对书法艺术的领悟和大胆实践之上的。
很多国人学习书法修身养性的方法就是不断的临帖,而日本人则是大胆的创作,用书法去抒发情感,这种差别是需要国人反思的。
艺术不能以正统自尊,你固步自封别人就会追上你,从围棋到书法,国人不断遭遇外人的反噬。如今中国书坛已经放下姿态,开始欢迎日韩书法对本土的滋养。
韩国书法家任厦门大学艺术系教授,日韩书法家在中国顶级艺术殿堂任理事,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国人的大度和谦逊。
而王镛先生、王冬龄先生、曾翔先生等人的大胆创新,也让现代中国书法登上了国际顶级艺术展馆,为中国书法正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