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的“心脏”危机:俄制发动机还能撑多久?

易逸尘说 2个月前 (03-24) 阅读数 2636 #推荐

作为中国首款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自诞生以来就肩负着航母战斗群的核心作战任务。然而,尽管这款战机已经服役多年,其早期型号仍在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这一“心脏”问题成为了歼-15的最后一块短板。随着国产WS-10发动机的逐步成熟,歼-15的“心脏”危机是否能够得到彻底解决?

俄制发动机的历史渊源

歼-15的研制离不开乌克兰提供的苏-33原型机(T-10K-3),而这款原型机搭载的正是AL-31F发动机。由于中国在舰载机领域缺乏经验,为确保性能稳定,早期歼-15选择沿用AL-31F作为动力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从俄罗斯采购了大量AL-31F发动机,不仅用于歼-15,还装备了歼-11系列战机。AL-31F的到来为歼-15的首飞和首次航母降落提供了关键支持,对中国航母和舰载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产发动机的艰难替代

然而,AL-31F的可靠性问题逐渐暴露,尤其是在舰载机的高强度使用环境下。2006年,中俄因歼-11问题发生争执,中国意识到俄方发动机供应可能中断,于是加快了国产WS-10发动机的研发进程。WS-10的早期版本推力不足且可靠性差,无法满足需求,直到2018年左右才逐步成熟。2022年,歼-15首次公开换装WS-10,但早期生产的歼-15仍依赖AL-31F,形成了独特的“双轨”局面。

AL-31F的致命缺陷

AL-31F最初是为苏-27设计的,并未充分考虑舰载机的特殊需求。频繁的短距起降和高湿度环境加速了发动机的磨损,导致推力不足、寿命缩短等问题。据《航空知识》报道,AL-31F在歼-15上的推重比仅为7.8:1,无法支撑满载起飞,尤其是在恶劣海况下。此外,AL-31F的维修复杂、耗时长,部分歼-15的大修间隔甚至远低于设计指标,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隐患。

国产WS-10的优势与局限

相比AL-31F,国产WS-10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上均有显著提升。然而,WS-10的生产能力有限,只能优先装备新生产的歼-15,无法为早期型号提供更换。这使得早期歼-15仍面临发动机老化、备件短缺等问题,在高强度训练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俄乌战争的爆发更是加剧了AL-31F备件的采购难度,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解决危机的两种路径

目前,仍在使用AL-31F的歼-15数量已经不多,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要权衡。第一种方案是暂时停飞早期歼-15,进行全面检查并尽可能更换WS-10发动机,以保障飞行安全。第二种方案是等待歼-35A成熟后直接替换早期歼-15,尽管成本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无论选择哪种路径,都会在短期内影响海军的战斗力,但避免损失才是关键。

国防自主的必由之路

歼-15的发动机问题再次证明,国防自主是唯一出路。摆脱对外界依赖,尤其是关键技术的自主化,是中国军事发展的战略目标。WS-10的成熟只是第一步,歼-35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舰载机领域迈向了更高水平。未来,随着国产发动机技术的不断突破,歼-15的“心脏”危机终将成为历史。

评论列表
  •   溜冰溜达  发布于 2025-03-28 13:27:24  回复该评论
    你就查一下这些年还有没有俄发的订货不就完了。库房有存货自然不能浪费,要可劲儿用完。太行有三四个飞机型号目前在用,产能也很紧张,分出一些生产舰载专用吧,一个是海太行毕竟没有al31舰载版磨合时间更长,装机需要更长时间适配,赶不上舰载机部队的需求。再一个舰载机毕竟数量不多,先拿库存对付着也不是不行,产能先紧着陆基型号飞机用。没有说服力?那你看看新的J35,舰载也好,陆基也罢,是否还用的是从大毛引进的中推还是自己的新中推?所以下一代舰载机如此,上一代的你觉得离了大毛这条腿就不行了?没有新的发动机订货说明以后不会再买。怎么想的,都2025年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易逸尘说

易逸尘说

易逸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