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七天闪婚"广告惹争议:跨境婚介游走法律边缘?

性价比安抚 2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全国七天闪婚领证 越南新娘"——福建泉州一家婚介机构的广告牌近日引发轩然大波。醒目的标语、直白的承诺,让人不禁质疑:跨国婚姻真的能像"快餐"一样速成?这背后究竟是合法婚介,还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跨境人口交易?随着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事件背后的法律与伦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广告内容引争议:"七天闪婚"靠谱吗?  

在泉州市鲤城区某小区附近,一块红底白字的婚介广告格外引人注目。广告上不仅写着"全国七天闪婚领证",还特别标注了"越南新娘"服务,甚至细分了"本地新娘、网络新娘、异地新娘"等不同选项。有网友拍下照片发到社交平台,立刻引发热议:"这广告也太露骨了吧?""七天就能领证?越南新娘怎么来的?""感觉像在‘卖’新娘,而不是介绍婚姻。"

​记者以咨询者身份拨通了广告上的电话,接电话的吴女士语气熟练:"我们确实提供跨国婚介服务,越南新娘是合法登记的,我们负责牵线搭桥,协助办理结婚手续。"但当被问及越南女性的签证、背景审查等问题时,她却含糊其辞:"具体情况要看双方意愿,我们只负责介绍。"

这种"快速配对"的模式让人不禁联想到过去一些非法跨境婚介的乱象——部分中介以"包办婚姻"为名,实则涉嫌人口贩卖或婚姻诈骗。2019年,福建某地就曾破获一起以"介绍越南新娘"为幌子的诈骗案,犯罪团伙通过伪造身份、虚假结婚等手段骗取高额中介费,最终被警方查处。

 

事实上,我国对涉外婚姻中介有着严格的法律限制。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国内婚介机构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介业务。

执业律师聂炜昌分析:"涉外婚姻中介如果以营利为目的,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法院通常认为,这种服务将婚姻‘商品化’,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换句话说,即便中介声称"合法",一旦涉及收费撮合跨国婚姻,就可能触碰法律底线。

此外,真正的跨国婚姻并非"七天就能搞定"。根据我国《婚姻登记条例》,外籍人士在中国登记结婚需提供单身证明、护照、签证等材料,部分国家还需经过大使馆认证。如果中介宣称能"快速办理",极可能存在材料造假或非法途径。

市场乱象:跨境婚介的灰色产业链

尽管法律明令禁止,但一些婚介机构仍打着"跨国交友""红娘服务"的旗号,暗中操作涉外婚姻中介。他们的目标客户通常是农村大龄男性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单身群体,收费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承诺"包成功、包领证"。

然而,现实往往充满风险:

- 婚姻诈骗:部分外籍女性与中介合谋,婚后不久便失踪,男方人财两空。

- 非法滞留:有些"新娘"持旅游签证入境,结婚后签证过期,成为"黑户"。

- 家庭矛盾: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闪婚夫妻缺乏感情基础,离婚率极高。

2023年,浙江某法院就判决了一起涉外婚姻中介合同纠纷案,原告支付了15万元中介费后,所谓的"越南新娘"在婚后三个月离家出走,法院最终认定中介合同无效,但原告已难以追回损失。

市监部门介入:如何规范婚介市场?

目前,泉州市鲤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涉事婚介机构展开调查,重点核查其是否违规从事涉外婚介业务。浮桥市监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查实存在违法行为,将依法处理。"

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婚介服务时应注意:

1. 查看资质:正规婚介机构应有营业执照,且经营范围不包含"涉外婚介"。

2. 警惕"包办"承诺:婚姻是个人自由,任何"保证结婚"的宣传都可能是骗局。

3. 核实对方身份:如果是跨国婚姻,务必确认外籍配偶的签证、婚姻状况是否真实。

婚姻不是商品,更不该被明码标价。泉州这家婚介机构的广告之所以引发争议,不仅因为其游走法律边缘,更因为它折射出一种扭曲的婚恋观——把婚姻当成"速食"交易,而非情感的归宿。随着监管部门的调查深入,这一事件或许能成为规范婚介市场的契机,让跨国婚姻回归理性,而非沦为商业牟利的工具。

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是寻找爱情还是步入婚姻,**擦亮双眼、保持清醒**,才是避免掉入陷阱的最好方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性价比安抚

性价比安抚

爱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