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中国人口腰斩至5.8亿!少子化啥原因?人少了真的好过吗?

Hi科普啦闪电哥 3天前 阅读数 8 #科技

人口要减少一半?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吧?但经济学家郎咸平的预测却振聋发聩:如果现在的低生育率持续下去,到2070年左右,中国人口可能只剩5.8亿人!

从14亿到5.8亿,这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北京的地铁上终于不用挤得像沙丁鱼了,上海的房价可能会跌到让人眼前一亮,但与此同时,你可能找不到外卖小哥送餐,养老院一床难求,甚至农村的田地无人耕种...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从"人口爆炸"到"人口塌陷":短短70年的急速转变

曾经担心的是"吃不饱",现在担心的是"没人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担心的是人太多,饭不够吃。毛主席那句"人多力量大"鼓舞了一代人,当时的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满为患"成了主要问题。1980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实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确实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据统计,计划生育政策累计少生了约4亿人口。

讽刺的是,今天我们讨论的却是如何鼓励生育了。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只有902万,而死亡人口达到111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

从繁荣到衰退,中国人口转型比西方国家快得多。欧美国家完成这一转变通常需要100-200年,而中国只用了短短几十年。这种极速转型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也更为猛烈。

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根据2023年一项涵盖30个城市的调查,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平均总成本高达109万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数字甚至高达190万元。

难怪《中国生育成本调查报告》显示,生育意愿下降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压力大"(76.3%),其次是"无人照料"(51.8%)和"职业发展受影响"(41.5%)。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女性的教育水平和职场参与度显著提高,她们不再把生育作为唯一选择。

5.8亿人口会怎样改变中国?不只是数字的变化

谁来给我们送外卖?谁来制造iPhone?

2010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9.4亿人,但到2023年已降至8.75亿人,减少了约7000万人。按照当前趋势,到2050年可能降至约6亿人,2070年更是可能下降到4亿左右。

劳动力短缺会直接导致什么?服务行业可能首当其冲。现在嫌送外卖慢?将来可能根本没人送;嫌装修工人贵?将来可能约不到人;嫌护工服务态度不好?将来可能高价都请不到。

制造业也将面临巨大挑战。2022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口约为2.3亿人,几乎占全球制造业就业的30%。如果劳动力大幅减少,"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能难以维持,全球供应链将被迫重组。

有人会说:"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啊!"没错,但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替代需要时间和巨额投资。日本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已持续20多年,虽然他们是机器人大国,但仍有很多岗位无法完全自动化,尤其是需要人际互动的服务业。

钱从哪里来?

202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按照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5%左右,2070年可能高达40%。

这意味着什么?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主要依赖"现收现付"模式,即当前工作的人为退休的人支付养老金。2020年的数据显示,平均每5个工作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而到2050年,可能变成1.5个工作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

中国社科院报告显示,按照当前趋势,我国养老金可能在2035年前后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可能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那时候,65岁退休可能成为常态,甚至更晚。

泡沫终将破裂?

中国的房地产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口增长。2000年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增加了约4亿人,带动了房地产的黄金二十年。但当人口开始萎缩,房地产需求必然下降。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住房空置率可能高达29%,相当于约1.5亿套住房无人居住。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房价下跌可能更为严重,有些地区的房价可能会跌去50%甚至更多。

这不只是房子贬值的问题。房地产相关产业占中国GDP的25%-30%,一旦崩盘,将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就业、地方财政和金融稳定。

如何避免"5.8亿人口"的命运?不要被数字吓倒

2021年,中国全面放开三胎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什么?因为政策放开只解决了"能不能生"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愿不愿意生"和"生得起不起"的问题。

瑞典、法国等国的经验表明,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需要"真金白银"。例如,法国为每个新生儿家庭提供约1000欧元的一次性补贴,此后每月还有100-200欧元的家庭津贴,直到孩子18岁。此外,法国还提供长达3年的育儿假,其中部分时间可获得工资的80%。

相比之下,中国的生育补贴平均只有几千元,且地区差异巨大。深圳给予每个新生儿家庭最高3万元补贴,而许多中西部地区的补贴可能不足1000元。

更重要的是要降低养育成本。教育和住房是两大主要负担。

用科技对抗人口减少

人口减少不可避免,但生产力可以提高。日本人口已开始萎缩20多年,但GDP仍保持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可以通过改变户籍制度,加速自动化和智能化等。

开放才能强大

移民是许多低生育率国家的重要应对策略。加拿大每年接收40万新移民,占其总人口的1%以上。德国在2015年后接收了超过100万难民和移民,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短缺。或许将来也会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危机中见转机

老龄化不只带来挑战,也创造了新机遇。"银发经济"正在兴起,健康医疗、养老服务、适老化产品等领域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本的养老产业已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从智能护理机器人到老年人专用食品,再到适老化住宅改造,创造了数千亿美元的市场。

小而美也可以很强大

人口减少确实带来挑战,但不必过度悲观。瑞士、丹麦、瑞典、新加坡等国家人口都不多,但生活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却很高。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人均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5.8亿人口"的预测应该被视为警示,而非命运。只要我们未雨绸缪,科学应对,仍然可以在人口变化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未来50年,中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挑战,但也有机会重新定义国家发展模式,从"人海战术"转向"精兵策略",从资源消耗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Hi科普啦闪电哥

Hi科普啦闪电哥

Hi科普啦,每天科普一点,收获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