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句老话儿,藏着先人的经验和哲理
老祖宗告诫我们:“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
这话听起来有些辛酸,但却句句都是逆耳的忠言。
“两地”究竟是什么地方,“两人”又指哪两类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01
有钱不去两地
不去奢侈之地
《菜根谭》有云:“奢者富而不足,俭者贫而有余。”
钱如照妖镜,照得出人性的贪婪。
多少人手握财富时,以为挥金如土是本事,用挥霍填补空虚。
可奢靡之地,从来不是福地,而是吞噬人心的深渊。
一旦踏入,金山银山也会烧成灰。
晚清首富胡雪岩,曾是商界传奇,富甲一方。
他靠智慧起家,却因奢靡败落。
鼎盛时期,他建立了“胡庆余堂”,家中金银成山,连痰盂都是纯金打造。
为了彰显阔气,他常宴请达官显贵,一顿饭耗费千金。
私宅里,青玉雕的浴缸里每日要换三次牛奶。
管家后来回忆:“东家用燕窝喂锦鲤,鱼死了就捞出来喂狗。”
直到他因过度扩张和挥霍,资金链断裂,商业帝国崩塌。
晚年穷困潦倒,连棺材钱都是友人凑的。
倒下的那一刻他才明白:金银堆出来的威风,风一吹就散了。
奢靡最可怕的地方,是让人误把挥霍当本事。
总觉得花钱就是挣面子,摆排场就是树威信。
可这世上有种铁律:
靠钱撑起来的尊严,钱没了尊严就塌。
真正的体面不是一掷千金,而是细水长流守住家业。
不去是非之地
《君子行》有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人在富贵之时,极易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盯上。
行事当懂得避嫌,路过瓜田,莫弯腰提鞋,否则易被怀疑偷瓜;行至李树之下,勿抬手正帽,不然看似像偷摘李子。
远离那些容易滋生是非的场所,方能不给他人留下搬弄是非的把柄。
唐朝官员郭旼,出身皇亲国戚,与太后沾亲带故。
他常让两个女儿入宫陪伴太后,这本是寻常事,却引得朝野议论纷纷。
不久后,皇帝将郭旼派往江宁,任一个小官职。
众人皆猜测,郭旼是靠送女儿入宫才谋得此职。
郭旼有苦难言,急忙向上司辩解,称女儿入宫只是陪伴太后,并非献给皇帝。
上司却道:“瓜田李下的嫌疑,外人哪能分得清楚?都怪你自己行事不够谨慎。”
是非之地,往往是舆论的漩涡中心。
许多人偏爱在这样的场合出风头、显能耐,最终惹祸上身,追悔莫及。
02
没钱不求两人
虚情假意的朋友
人这一生,有些人只能同甘但不能共苦。
落魄时仍找上他们,只会让自己难堪。
正如《增广贤文》中说:
“有酒有肉亲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时间如一场大风,最终会吹散那些萍水相逢,留下真心对你的人。
齐白石初到北京,没有任何名气,画风也不被认可。
一日,他去参加画展,很多名人来来往往,却没有一人留意到他的画。
直到画展快要结束时,才有一人驻足在他的画前。
只听那人道:“你们看这几幅画,虾会游,鸟会飞,真乃神作。”
齐白石则慌忙致谢,才发现这人正是京剧大师梅兰芳。
因为梅兰芳的欣赏,周围人纷纷开始跟风,大肆称赞齐白石的画。
可是真到了卖画时,仍旧无人问津,只有梅兰芳倾囊相助。
正所谓:烈火识真金,患难见人心。
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当你身处低谷,就能看得清楚了。
有些人,嘴上喊着兄弟朋友,遇事第一个和你划清界限。
这样的人,不适合成为朋友,也不要向他们求援。
嫌贫爱富的亲戚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北宋有个叫吕蒙正的状元,年幼时家境贫寒,很多亲友都不愿意与他们家往来。
后来父母相继去世,让本就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之前还在接济他们家的亲友看到这般光景,也都拒绝继续救助,生怕他欠钱不还。
年幼的吕蒙正,为了活下去,曾几次寻求亲戚的帮助,并承诺日后发达定会重礼答谢,但都被拒之门外。
为了活下去他上街乞讨,幸运的是没多久遇到一个好人才得以温饱读书。
寒窗苦读数十载后,他最终金榜题名,名扬天下。
曾经那些避他如蛇蝎的亲戚,这时却都上门巴结。
世态炎凉,哪怕是拥有血缘关系的人,也会嫌贫爱富。
在他们看来,亲情捆绑着利益。所谓血缘,只是用得着的社会关系。
对有钱有势的人巴结奉承,对穷困潦倒的人冷嘲热讽。
当你受穷受难时,与其指望亲戚雪中送炭,不如提升自己,好好赚钱。
◎本文来源:“儒风大家”,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