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标签: 松花江

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主梁顶推精准完工

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主梁顶推精准完工

近日,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北环永源至双井段工程建设项目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主梁顶推施工顺利完成,至此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将进入落梁阶段。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北环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采用飞燕式中承系杆提篮拱结构,主航道桥...
哈尔滨松花江特大桥主桥钢箱梁“毫米级”合龙

哈尔滨松花江特大桥主桥钢箱梁“毫米级”合龙

20日17时,哈尔滨都市圈环线西南环段松花江特大桥主桥钢箱梁顶推施工完成高精度合龙。这一关键节点的告捷,极大地加快了项目整体推进速度,为桥梁后续缆索体系施工、桥面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严寒地区自锚式双...
东北游的第3站—哈尔滨。昨天去了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畔,又坐游艇去了

东北游的第3站—哈尔滨。昨天去了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畔,又坐游艇去了

昨天去了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畔,又坐游艇去了太阳岛,不管到哪里 游客都很多,坐游艇排队将近一个小时,索菲亚教堂前也全是熙熙攘攘拍照的人,中央大街和松花江畔更是人流如织,哈尔滨确实很美,街道宽敞又干净,没...
搞不懂这些人都在看啥,眼前横着一条松花江,江那边能望见太阳岛。江上也没有什么稀奇

搞不懂这些人都在看啥,眼前横着一条松花江,江那边能望见太阳岛。江上也没有什么稀奇

搞不懂这些人都在看啥,眼前横着一条松花江,江那边能望见太阳岛。江上也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就是缓缓向下游流动的泛黄的江水,看上去也不清澈。间或,有两艘从太阳岛或者这边走动的载客船,也没有什么稀奇。但是,人们到...
科技赋能松花江畔织密铁路“智慧防洪网”

科技赋能松花江畔织密铁路“智慧防洪网”

佳木斯工务段双鸭山地区地处松花江与乌苏里江流域,河流纵横,铁路穿越复杂自然环境。双鸭山西高铁综合维修车间肩负着131.385延长公里正线、28组道岔及9座隧道的维护任务,其中七星峰隧道长达10.291公里,安帮隧道虽短却同样...
1948年9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在吉林省陶赖昭松花江

1948年9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在吉林省陶赖昭松花江

1948年9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在吉林省陶赖昭松花江大桥通车典礼上讲话。该桥位于吉林省扶余县(今松原市)陶赖昭镇,横跨松花江,连接哈尔滨与长春,非常重要交通节点,保障东北民主联军的物资...
话说绥滨:松花江畔千年塔头墩我家乡绥滨所在的松花江畔,除了有开

话说绥滨:松花江畔千年塔头墩我家乡绥滨所在的松花江畔,除了有开

话说绥滨:松花江畔千年塔头墩 我家乡绥滨所在的松花江畔,除了有开江冰雪涌动的壮丽景观,也有夏日天空与江水碧蓝静谧的仙境,而这江边湿地千年形成的塔头墩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塔头墩由苔草等根系反复生长腐烂,与泥灰炭...
让你感到幸福感的一件小事#呼兰河的诗魂在松花江蜿蜒流淌的臂弯里,呼兰这座小

让你感到幸福感的一件小事#呼兰河的诗魂在松花江蜿蜒流淌的臂弯里,呼兰这座小

在松花江蜿蜒流淌的臂弯里,呼兰这座小城静卧着,如同被时光温柔包裹的明珠。它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承载着无数回忆,也孕育出了闪耀文坛的灵魂,萧红便是从这片土地上绽放的文学之花,而她的精神,又与千年前的屈原遥相呼应,...
北方没水,丹江口调水,汉江没水,长江调,其实也可以把东北松花江黑龙江的水利用好。

北方没水,丹江口调水,汉江没水,长江调,其实也可以把东北松花江黑龙江的水利用好。

北方没水,丹江口调水,汉江没水,长江调,其实也可以把东北松花江黑龙江的水利用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好几条大河,水白白通过界河黑龙江流出去,而且东北基本不缺水。缺水的不止是北京,是整个华北平原。南水北调水出伏牛山后...
如果全地球一直下雨,人类能坚持多久?1931年的夏天,长江流域经历了一场前所

如果全地球一直下雨,人类能坚持多久?1931年的夏天,长江流域经历了一场前所

如果全地球一直下雨,人类能坚持多久?1931年的夏天,长江流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从6月开始,连绵不断的暴雨像是天空破了个大洞,整整下了4个多月。当时的气象记录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多出了3倍以上。这场被后人称为"民国水灾"的特大洪水,淹没了江苏、安徽、湖北等8个省份,受灾面积达到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意大利的国土面积。那场灾难究竟有多可怕?武汉市内的水深达到了6米,整座城市变成了一片汪洋。南京城里,积水最深的地方能淹到二层楼房的窗台。更让人震惊的是,京沪铁路线被洪水冲毁了200多公里,津浦铁路也完全中断。当时的报纸这样描述:"放眼望去,千里泽国,房屋田园,尽付流水。"回想起来,这场持续4个月的连续降雨已经让大半个中国陷入瘫痪。电报线路全部中断,公路桥梁被冲得七零八落。更可怕的是,由于长时间见不到阳光,很多农作物开始腐烂发霉,大片的稻田变成了臭水塘。疫病开始蔓延,霍乱、痢疾、疟疾接连爆发。仅仅湖北一省,就有超过100万人无家可归,他们挤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靠着政府发放的稀粥度日。这还只是局部地区连续4个月的暴雨造成的后果。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把范围扩大到全球呢?其实,历史上类似的连续降雨灾难并不少见。1998年夏天,中国再次遭遇了特大洪水。从6月中旬开始,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连续两个多月暴雨不断。那一年,仅长江流域就有2.23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0亿元。当时的抗洪抢险动用了30多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这在和平年代是极其罕见的。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这个超级风暴在墨西哥湾海域形成后,给美国南部带来了连续一周的暴雨。新奥尔良市80%的区域被洪水淹没,最深处达到6米。由于排水系统完全瘫痪,积水长达一个多月才逐渐退去。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城市,有超过18万人被迫撤离,其中很多人再也没有回来。假如有一天,全世界的天空同时下起了雨,而且一下就是整整一年,人类究竟能撑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残酷得多。第一个月过去的时候,问题还不算太严重。就像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那样,城市里的低洼地带开始积水,地铁站被淹,但人们还能勉强维持正常生活。可是当连续降雨进入第二个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电力系统首先撑不住了,因为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长期浸泡在水中,绝缘性能大幅下降。就像2008年南方雪灾期间,湖南、贵州等地的电网大面积瘫痪,只不过这次是全球性的。到了第三个月,真正的麻烦来了。植物开始大量死亡,不是因为缺水,而是因为缺少阳光。连续90天见不到太阳,绿色植物根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农田里的庄稼开始腐烂,就像1816年欧洲的"无夏之年",当年因为火山爆发遮蔽了阳光,导致全欧洲农作物大面积歉收,引发了严重的饥荒。只不过这次更加严重,因为是全球性的。最可怕的是动植物生态链的彻底断裂。野生动物开始大规模迁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但它们的食物来源——各种植物和小动物——正在快速消失。就像1970年代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干旱一样,只不过这次不是缺水,而是因为水太多导致的生态灾难。进入第六个月后,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沿海城市的居民必须向内陆高地大规模转移,这种人口迁移的规模将远超二战期间的难民潮。1947年印巴分治时,有超过1400万人被迫迁移,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而在全球连续降雨的情况下,需要迁移的人口可能达到数十亿。第八个月的时候,疾病开始大规模爆发。长期的潮湿环境为各种病菌和寄生虫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等各种水媒疾病开始蔓延。就像1348年的黑死病在欧洲的传播一样,只不过这次的传播媒介不是老鼠和跳蚤,而是无处不在的积水和湿气。历史记录显示,那场瘟疫在4年内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而在全球连续暴雨的环境下,疾病的传播速度会更快。到了第十个月,人类储存的粮食基本耗尽。现代社会的粮食储备通常只能维持3-6个月,这在和平时期是足够的,但在全球性灾难面前就显得杯水车薪了。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粮食短缺就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这次是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最后的两个月里,人类文明面临着彻底崩溃的边缘。那些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只能聚集在少数几个地势较高、相对安全的地方,比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区等。但即使是这些地区,也难以维持大量人口的生存需要。从这个时间线来看,如果全地球真的连续下雨一年,人类文明很可能在第十个月左右就会彻底崩溃,绝大部分人口都无法存活到第十二个月。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客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