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标签: 科学实验

1997年,一位女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2滴透明液体滴到了乳胶手套上,她迅速

1997年,一位女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2滴透明液体滴到了乳胶手套上,她迅速

1997年,一位女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2滴透明液体滴到了乳胶手套上,她迅速脱掉手套冲洗双手,但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她已经被宣判了死刑……凯伦·韦特汉出生在1948年的纽约州普拉茨堡,那地方挺偏僻的,她爸是个化学工作者,从小就让她接触科学。她上学时就对数学和化学感兴趣,1970年从圣劳伦斯大学拿了化学和数学的双学位。毕业后,她去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导师是斯蒂芬·利帕德,那家伙是无机化学的大牛。凯伦的博士论文研究金属嵌入试剂的合成、物理性质,还有它们跟核酸的互动。她在实验室里忙活了好几年,1975年顺利毕业。之后,她直接去了达特茅斯学院当老师,那时候她才28岁,就成了化学系的助理教授。达特茅斯是常春藤学校,她是第一个拿到终身教职的女性化学家,这在当时挺不容易的。她的研究重点是有毒金属对人体的影响,特别是汞离子怎么干扰DNA修复蛋白,还有镉的毒性机制。她写了85多篇论文,在科学界挺有名的,还加入了好几个学会,当过女性癌症研究协会的官员。1990年,她帮学校创办了女性科学项目,叫WISP,目的是鼓励女生学科学。那时候女生学理科的才13%,经过她努力,比例升到25%,这个项目后来成了全国的样板。她还当了达特茅斯有毒金属超级基金研究项目的创始主任,协调团队做实地采样和分析工作。总之,她不光是研究牛人,还特别注重帮女性在科学界立足,指导了不少学生。凯伦的研究生涯本来挺顺利的,但1996年8月14日,一切都变了。那天她在达特茅斯学院的化学实验室,用二甲基汞做实验。这东西是一种液态的有机汞化合物,无色无味,毒性超强,主要用于某些特殊的核磁共振测试,当作汞的标准参考物质。她知道这玩意儿危险,所以戴了乳胶手套,还在通风橱下操作。结果,用移液管转移液体时,不小心滴了两滴到手套上。她反应快,马上脱掉手套,用水冲洗双手,以为这样就没事了。整个过程就几分钟,她检查了皮肤,没红肿也没痛,就继续干活了。二甲基汞的可怕在于,它能快速渗透乳胶手套,测试显示只需15秒就能穿透,进入皮肤吸收。凯伦当时没意识到这点,她以为防护够了,就把样品管封好,放进核磁共振仪器,记录数据,收拾完就走了。离开实验室后,她去办公室处理邮件,准备教学计划,一切跟平时一样。回家后,也没觉得不对劲,继续日常生活。事故后,她记录了事件,但没马上看医生,因为没明显症状。她继续分析NMR数据,开团队会议,呈现结果。实验室的安全协议要求报告意外,她做了,但没进一步行动。通风系统正常,她操作时保持距离,避免直接暴露。液体滴落后,她隔离了污染区,用吸收垫盖住。清洗时,用肥皂反复搓洗,确保指缝干净。之后,她换了新手套,完成转移。实验结束,她清理表面,分类废料,更新记录。办公室里,她回复邮件,整理文件。几天后,她还正常工作,绘制图表,讨论事项。二甲基汞这种东西,本来在科学实验中用得不多,但凯伦的研究需要它来测汞离子。她是专家,知道它的渗透力和毒性,但没想到乳胶手套这么不管用。事故发生时,她用精密移液管控制流速,避免溢出。可意外就是意外,那两滴就改变了她的命。渗透后,汞进入血液,慢慢积累。凯伦没吃过有毒东西,也没接触其他致命物质,唯一来源就是实验室那次。医生后来确认,是急性汞中毒。汞在人体里会损害神经系统、肾脏和肝脏,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就没法逆转。凯伦的血液汞含量达到4000微克每升,正常人是7.2微克,超标太多。尿汞也234微克每升,远超安全值。暴露后,她头发汞水平在17天后明显上升,39天达峰值。这说明毒素在体内扩散得很快。实验室测试证明,大多数手套对二甲基汞都没效,银盾层压手套才行,还得外加耐磨手套。凯伦的案子暴露了安全漏洞,之前大家以为乳胶够了,结果不是。她的同事和家人后来都测了汞,没事,但她的实验室关了。医院房间也查了空气汞,从她呼吸里出来的。她的死推动了安全改革,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建议避免用二甲基汞,除非必要,还推荐新手套标准。暴露三个月后,1996年11月,凯伦开始有腹痛和体重下降。她以为是工作累,调整饮食,继续上班。但症状没好转。1997年1月,五个月过去,她站不稳,说话含糊。这时候她去医院查,血汞和尿汞水平吓人。医生马上用螯合疗法,注射药物绑住汞,帮助排出。初期汞水平降了点,大家松口气。但三周内,她情况恶化,陷入昏迷,还伴随躁动。器官衰退,肝肾出问题。尽管用了最好方法,毒性太强,扩散到全身。她请求把案例分享给医疗和科学界,帮助别人。1997年6月8日,她48岁就走了,离事故十个月。她的死震惊了科学界,因为她是专家,却栽在自己研究的东西上。之后,研究者传播二甲基汞的危险,化学社区加强教育。达特茅斯建了凯伦·韦特汉化学研究生奖学金,支持女性科学家。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设了凯伦·韦特汉纪念奖,给研究生和博士后。

中西医结合医学 科学实验室投入运行

本报讯近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实验室”正式运行,标志着该院在推动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人民健康福祉的征程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据悉,中西医结合医学...

迎泽街道并州路二社区:暑期趣味实验感受科学魅力

本报讯(记者郭晓华文/摄)为丰富辖区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7月24日上午,迎泽街道并州路二社区开展“看得见的化学”实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实验体验区,其中...

776.5公斤科学实验物资“飞向”中国空间站!这些任务安排上了

《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天舟九号任务上行应用物资主要为在空间站三舱开展科学实验相关的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实验样品及关键备品备件、应用消耗物资等,...
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打开房门

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打开房门

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打开房门,里边的情况直接让无数科学家傻眼了。在上个世纪,美国人简直就是吃饱了没事干。将4男4女送进一个与世隔绝的微型世界里,让他们在里面自给自足地生活整整两年会是个什么结果?当两年过去后,实验结束,里面的状况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那么,这两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最终,这个实验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1991年秋天,美国亚利桑那州荒漠上有了一个占地1.27万平方米的巨型玻璃穹顶。这就是美国人精心构建的微型世界,生物圈二号。八张年轻的面孔,四男四女,涵盖海洋生物学家、农业专家、工程师、医生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科学实验的严谨,步入了这片人造净土。他们将在未来两年里,如同“太空亚当与夏娃”,在这个耗资2亿美元打造的封闭生态系统中,实现完全自给自足。那么,人类能否在宇宙中再造一个无需外援的“地球2.0”?乌托邦计划,正式启动。最初的几周甚至几个月,穹顶内的一切都闪耀着人造自然的光辉。作物在人工模拟光照下嫩叶舒展,人造海洋碧波微荡,成员们在洁净的生活区讨论计划,在健身房维持体能,向世界发送“一切顺利”的信号。然而,这层精心镀上的科幻金色,很快就在现实下开始片片剥落、龟裂。最先拉响警报的是厨房。无论成员们如何精耕细作,那些看似茂密的稻穗、菜蔬和豆类,结出的果实总是发育不良。精心设计的农业模块,开始微妙失衡。当食物供应量急速下滑,每人每日摄入的热量远低于健康成人基础需求的2500千卡。饥饿感如同无形的幽灵,成员们迅速消瘦,体重普遍掉了百分之十几以上。紧随食物危机之后,是更为致命的气息紊乱。1992年初,当成员们开始莫名感到头晕、乏力,行动如负千斤重担。穹顶内氧气浓度已从正常的21%暴跌至仅14.5%,相当于置身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一次正常的呼吸都变得奢侈而费力,实验室变成了无形的低压氧舱。生态链上的致命一环被突破,整个系统的呼吸开始紊乱。面对成员生命体征濒临危险边缘的现实,外部工程师不得不秘密打开阀门,向内部注入纯氧。这个拯救生命的动作,也彻底打碎了实验赖以成立的“完全自给自足”的前提,让生物圈二号的科学性蒙上难以洗刷的阴影。生态的溃败如多米诺骨牌般一发不可收拾。在微缩雨林中,原本用于传授花粉、维持植物繁衍的昆虫种群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令人厌恶的蟑螂却凭借着惊人的繁殖力和适应性,在“微型地球”的各个角落大规模滋生。那片耗资不菲的人造海洋,海水莫名酸化,曾经色彩斑斓的珊瑚迅速褪去生命的颜色,呈现出惨烈的白化。依预想中环环相扣、自我调节、精妙平衡的自持生态系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显露出了它不堪重负的脆弱本质和难以预测的复杂性。自然的磅礴伟力与微妙平衡,绝非一个豪华玻璃罐所能复制。长期幽闭、食物匮乏、实验压力与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像无形的研磨剂,日复一日地消磨着成员们最初的热忱和团结。八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在高压困境中不可避免地分化成了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一方主张实用主义,呼吁向外部开放更多紧急支援通道以保证人员健康。另一方则坚定捍卫实验的纯粹性,坚持咬紧牙关也要挺过预设的两年期限,哪怕牺牲数据也在所不惜。争论的焦点常常尖锐无比,“是否该继续秘密输氧?”多年后的心理学分析指出,这种“部落化”裂痕,几乎是长期极端隔离环境下所有小群体不可避免的宿命结局。更为微妙的是,冲突中似乎隐现了性别的影子。女性成员往往更注重维系合作,将大量精力投入在艰难维持那点可怜的农业生产上。而男性成员则常常执着于监测、调试系统的各项参数,将精力和焦虑投射在那些闪烁的仪表盘和失败的实验数据上。尽管心理报告上无一例外地记录着日益严重的焦虑、抑郁倾向和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但成员们尚未滑入彻底精神崩溃的深渊。唯一的心理底线,他们深深明白,玻璃之外,就是熟悉的地球,这不是星际流放,只是一场结局已知的有限期实验。这份与现实世界咫尺天涯的安全感,成了维系理智的最后锚点。两年艰难时光终于走到尽头,1993年9月26日,沉重的大门开启。走出穹顶的八位成员,不再如初入时那般光鲜亮丽,而是带着显著清减的身形、布满血丝的疲惫双眼,以及那份在极端环境中淬炼出的复杂目光。生物圈二号,这个曾承载人类星际拓荒梦想,最终彻底宣告了实验破产。生态系统千疮百孔、依靠外部输血才勉强存活下来、生存目标远未达成。生物圈二号无疑是一场耗资巨大的失败。然而,这“失败”本身的沉重分量,却意外地压铸出极其宝贵的人类启示。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挑战自然极限,他们在美国荒野中创造了一个“迷你地球.-)

省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举办

(福建日报记者李珂通讯员高凌)由省科技厅主办、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承办的2025年福建省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日前举行。本次活动中,来自全省的33支代表队融合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脑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依托沉浸式实验...
日本女篮傻眼了吧!张子宇降维打击,宫鲁鸣大胜又开始科学实验,双塔打日本女篮,效果

日本女篮傻眼了吧!张子宇降维打击,宫鲁鸣大胜又开始科学实验,双塔打日本女篮,效果

张子宇降维打击,宫鲁鸣大胜又开始科学实验,双塔打日本女篮,效果一般但杀伤力大,中国女篮101-92日本女篮,张子宇18+10,杨舒予突破进步大,2.26米的张子宇+2.08米的韩旭在内线是什么存在,相当于姚明+周琦,日本女篮中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