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的《看来看去》,这些天看来看去终于看完了,昨晚翻完了最后几页。
不看了,好像倒有些失落,好像从一个老朋友家出来,那种告别的感觉。这和看一个作家的文学作品不一样,包括散文。因为日记,你进入的就是他的生活,他的日常,好像每天和他(的日子)朝夕相处,还有他的家人和朋友。所以,离开了,就有些失落。
也是这次看的比较认真,偶尔翻到了后面,其实这本书我以前已经看了三遍了,最后一次,我在书的最后一页写着呢,是2001年2月4号。书是98年9月6号买的。
可以前为啥没印象,因为那时真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不像现在,我是一字一句读的,是用心读的,他的每一天生活。因为我感受的不仅仅是文学,还有生活。特别以中年的这些年感觉,去感受他的一种生活,事不一样,但心可能一样。20年前我是咋读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他日记中,有一个是和一个老友共同相聚后的离别(我翻了一下,没找到那页)。他日记写,感慨,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再相见了,因为他们上一次相见,就是十年前了。这次见面,他朋友背驼了,他头发稀疏了(大体这个意思吧)。
这一小段,就几句话吧,我看了两三遍。因为我也想到了我这些年或和他似曾相识的感受。中年,谁能没有呢。但回去二十年,读了,也会无动于衷。因为那时哪有人生,只是刚刚出生,初出茅庐啊。
所以,他日记中,这样的读后感应该很多吧,甚至不知不觉。包括迟子建日记,有时也能读出曾经的感受和味道。所以,读他们的日记,真的就近了很多,好像相识很久了又“分开”,不知啥时候再“相见”。
所以,读读书,带不来钱,但回味一下人生,也不错,比菜肴,入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