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发觉得,好的文章、散文,不是写的美。而是看的时候,能勾起你的回忆,你看着看着,会停下来,借着那句话,呆思片刻,想起以前,似曾相识的人或事。
如果一个文章,做不到这一点,他写的文笔再美,再细致,只能说是美文,但不见得是好文。所以,好作家和一般人文章的差别就在这里,就是看看,能不能让你看看就不由自主的沉思,这是区分的标准。
所以,也经常看些文学爱好者的文章,文笔不错,文词也很美,但流水看下来,只是叙述了一些事,没有让你想起你的一些事。就没意思,没有回味。
还有,就是思想,这个也很关键。你看好的作家写文,即使叙述的是寻常事,家长里短,那往往也能写出很深的道理,特别那些人生的道理。所以,你看了特别释然。这就是看书有瘾的原因,它让你释然。如果不会释然,你人生不累吗。可你有时释然不了,不过一个好文章让你释然,你说你能不爱吗,不爱读书吗?
所以,就是有时看一个文章,他写的似乎就是你想说的,或你心里想的,可你自己还说不清的。他给你说清了,你(心里)那个得劲儿啊。就是我们常说的正中下怀。就像两个人唠嗑,你说到我心里去了。所以,你就愿意和他唠。文章也是,你就愿意看呗。
关于散文的技巧,我看过一些专门的作家评论,基本都是一点,要以情感和思想为基础,才能写出好的散文,让人喜欢、耐读的散文。而这,并不容易。所以,一个文章的好坏,一个作家的水平,由此区分。就是,作家不仅要有好的文笔,还要有深刻和睿智的思想。
最近看陈村的《手痒》,也颇感受。开始看陈村的调侃,并不喜欢。不是他侃的不好。而是,我现在看文,好像骨子里还是喜欢美文。侃,语句肯定不是美文。不过,读了(陈村)有些文章以后,不仅忍俊不禁,而且很有人生意味,很值得回味和思考。
所以,就愈发喜欢他的很多文了,包括他(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很皮吗?)。有些文章的某段话,或某几句,还会重读几遍,因为还是,想起了自己,想起了人生。王朔是侃爷,陈村侃的也挺好。所以,他才能《开导王朔》(陈村的一个写王朔的文章)。
所以,《手痒》我喜欢,因为看了心痒。虽然不见得篇篇都喜欢,但多数喜欢就行了。这就够了,金无足赤,文无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