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服软?从145%到大幅下调,特朗普改口:不打了,谈判
当特朗普在白宫宣称 “对华关税将大幅下调” 时,华尔街的操盘手们却在冷笑 —— 这场看似突然的 “投降”,不过是美国财长贝森特精心设计的 “三段式剧本”:先把关税炒到 145% 制造恐慌,再释放缓和信号推高股市,最后用模糊表态保留政策空间。但这场金融游戏的代价,早已反噬到美国普通民众的餐桌上。
145% 的关税意味着什么?一台价值 1 万美元的中国无人机,光关税就要交 1.45 万美元,直接让商品价格翻倍。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 5000 美元,橙汁、大豆价格分别暴涨 50% 和 22%,低收入群体实际购买力下降 6.7%。更讽刺的是,美国农民因大豆对华出口暴跌 94% 而破产,而中国却通过 “一带一路” 将 38% 的出口转向东南亚,长江存储市占率从 3% 飙升至 12%,倒逼美光、高通降价 30%。
贝森特在摩根大通闭门会议上承认 “关税僵局难以为继”,却又强调 “美国无意与中国脱钩”,这种矛盾言论暴露了白宫的焦虑。Axios 新闻网指出,美国经济增长因贸易战大幅下调,金融市场陷入低迷,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在 “政治表演” 与 “经济现实” 间摇摆。而中方的反制措施早已跳出关税框架:稀土出口管制让美国 F-47 战机研发停滞,波音订单锐减导致美航空业损失超百亿美元,反垄断调查更让特斯拉、苹果在中国市场如坐针毡。
希腊前财长瓦鲁法基斯的观察一针见血: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本质是美国统治阶级为维系霸权的孤注一掷。但中国正抓住历史性机遇:通过 RCEP 深化与东盟合作,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升至 23%,甚至在沙特原油交易中首次接受人民币支付。这种 “去美元化” 浪潮,配合半导体自给率突破 40%、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破 4 万美元的产业升级,让中国在博弈中掌握主动。
“美国以为用关税就能遏制中国,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徐建伟的评价切中要害。当特朗普在白宫空谈 “公平贸易” 时,中国已通过多边主义构建起新的全球治理框架 —— 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到金砖国家本币结算,这些 “去美国化” 的举措,正在改写世界权力平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胜利者或许不是那个 “先眨眼” 的人,而是那个能在乱局中谋篇布局的棋手。
你认为中美贸易战的最终走向会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见证这场世纪博弈的终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