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稀土联盟已成,四国在美牵手,中方做了个29年来的重大决定 7月1日,今年第二次四国集团外长会在美召开,虽然四国各有诉求,但“四方关键矿产倡议”还是正式启动。对此,中方也没有闲着,作出了29年来最大的几个调整。 美国向来对自身在关键矿产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如鲠在喉,深感不安。而日本作为科技制造强国,对高品质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需求极为迫切;澳大利亚坐拥丰富的矿产资源,一直想在全球资源市场中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印度近年来在亚太地区野心勃勃,既想获得稳定资源保障,又企图借技术转让升级本国冶炼产业。 四方一拍即合,打着保障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与多元化、加强经济安全和集体韧性的旗号,试图绕开中国构建全新的供应链体系,以此确保自身在高科技领域的“命根子”不被中国捏住。 四国外长会谈时,虽未大张旗鼓地直接点名中国,可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议中着重强调,不仅要保障矿产原材料供应,更要将目光放在“处理和冶炼能力”的建设上,这无疑是在向外界宣告,四国打算共同砸钱投资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和技术创新,一门心思要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对澳大利亚而言,这是再度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绝佳契机;对印度而言,参与其中既能获取稳定资源,又有望借助技术东风推动本国产业升级;日本则可借此确保高品质原材料的稳定输入,为其精密制造业保驾护航。美国通过串联这三国,形成了一个资源与加工能力互补的小团体,一心要抗衡中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面对美日印澳这“四国联盟”的抱团举动,中方自然也没在一旁干瞪眼。早在今年4月,中国就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锤,在国际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时便明确表示,实施出口管制旨在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毕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此举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而在近期,中方更是做出了29年来的重大决定。一方面,中国商务部依法批准了一定数量的欧盟稀土出口合规申请,并表明将持续加快对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展现出在合理范围内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态度。 但与此同时,对于美国相关申请,中方的态度则更为谨慎。美媒《华盛顿邮报》曾援引分析称,中国的稀土磁铁出口许可制度具有永久性,不会允许美国客户肆意囤积稀土。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方最近几周要求在华稀土企业提供相关人员名单,涵盖专业人员的具体专业知识、教育背景、研究背景和个人信息等,目的在于建立一份详尽的中国稀土专业人员名录,并密切关注这些人员动向,防止关键技术机密外泄。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中国对稀土资源的管控正愈发精细且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 不仅如此,中方还要求国内的稀土专家上交护照,未经批准不得离境,涉及出差或技术交流等事项均需逐项审批。这一铁令,等同于在稀土技术领域拉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防止技术外流。 要知道,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大力发展稀土相关产业,历经数十年深耕细作,已构建起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稀土加工链,在全球超过80%的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多年积累的成果,绝非他国短时间内能够轻易超越。美日印澳四国虽妄图通过“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不仅面临着矿产资源储备是否充足的不确定性,在关键矿产的加工和精炼能力方面,与中国更是存在着巨大差距。 构建成熟的精炼体系,不仅需要天文数字般的巨额投入,更需数年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在这期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又将发生何种变化,充满了未知。这场资源博弈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最终鹿死谁手,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