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7年,一个在兰州工作的外国专家来到广州白云机场乘飞机,他的行李箱内只有两只

1967年,一个在兰州工作的外国专家来到广州白云机场乘飞机,他的行李箱内只有两只老鼠,安检人员看出了老外的一丝慌张,直接报告到了北京敌特侦察处,新中国天字1号间谍案居然被两只老鼠牵了出来! 1967年那会儿,咱们国家正处于特殊时期,核工业发展是重中之重,保密工作更是马虎不得。乔治·瓦特,一个五十多岁的英国人,顶着核技术专家的名头,受邀到兰州一家化工企业帮忙安装从英国引进的设备。这家伙身材高大,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平时穿得挺讲究,不是灰西装就是蓝工作服,看着挺像回事儿。他中文说得溜,带点英国腔,跟工人聊天时总笑眯眯的,大家都觉得他挺和善,喊他“老乔治”。在厂里,他教得认真,手拿钢笔在图纸上比划,挺有专家范儿。 可这老乔治来兰州不光是干活儿。他住的宿舍简单得很,几本英文书、一幅画、一杯红茶,乍看挺正常。休息日他就背着相机出去,穿着棕色风衣,说是拍风景。黄河边、五泉山、白塔山,他都跑遍了。工人们还热心给他推荐景点,他点头记下来,第二天就去。可实际上,他盯着的是兰州附近的核试验场,拍地形、记线索,想把核机密弄出去。 另一边,北京敌特侦察处的杨奇清可不是吃素的。这人五十多岁,瘦高个儿,眼神犀利得像鹰,从抗日时候就干反间谍,破了上百起案子,抓了600多个敌特。他办公室里就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堆档案,晚上还在那翻情报,手指敲桌子琢磨细节。他穿中山装,走路稳当,指挥起来冷静得很。接到广州机场的报告,他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兰州可是核工业重地,两只老鼠哪有那么简单? 杨奇清手下有个得力助手叫张文奇,三十出头,身板硬朗,眼里透着机灵。这家伙跑得快脑子更快,以前追过一个间谍三天三夜硬是给逮住了。他桌上有台打字机和笔记本,专门记线索。杨奇清一拍板,张文奇连夜坐火车奔广州,查这老鼠的事儿。 事情是这么起的。1967年夏天,广州白云机场人来人往,候机大厅热热闹闹。乔治·瓦特拖着个黑行李箱,走路不紧不慢,脸上还挂着笑。到安检时,年轻安检员小李接过箱子,打开一看傻眼了:啥都没有,就两只灰褐色老鼠在里面爬来爬去。小李眼尖,瞅见瓦特笑得有点僵,手攥着衣角,额头还冒汗。这老外解释说想带老鼠回英国研究,可小李不信——老鼠到处都有,谁会特意带走?更可疑的是,箱子里连件衣服都没。查了登记,也没托运行李,瓦特支支吾吾说记错了。小李心里有数,稳住他,让他去休息室等着,然后赶紧上报。 北京接到消息,杨奇清果断派张文奇去查,还让机场把老鼠换成普通老鼠,别让瓦特起疑。替换后,瓦特没察觉,上了飞机。张文奇到了广州,把原先那两只老鼠送去检测,结果出来吓一跳:老鼠身上有微量放射性物质,明显是从核试验场附近弄来的。这下清楚了,瓦特想用老鼠带核情报出国! 张文奇立马回兰州,化名小张混进厂里,装成实习生跟着瓦特。他每天拿笔记本记着,假装请教技术问题。瓦特应付得还行,可一问深了就露馅儿,回答模棱两可。张文奇也不急,晚上请他喝酒,瓦特喝着啤酒慢慢松懈,说自己爱去郊外散心。张文奇暗中跟了几次,果然见他在核试验场附近转悠,拍地形。 后来,瓦特说妻子要来探亲,张文奇跟着去机场,看到他跟一个外国女子见面,眼神对了一下才抱在一起,明显有猫腻。几天后,这女子在北京机场走时,安检从她带的木雕里搜出微型胶卷,里面全是核工业机密。为不惊动瓦特,胶卷被扣,人放行。可她发的电报暴露了另一个间谍许林德。 许林德藏在另一家企业,假装爱拍黄河风景,其实也在搞情报。张文奇查到瓦特收的英国罐头,标签里藏着密信,让他自杀栽赃中国。张文奇赶紧布局,限制许林德的机票选择,假装航班延误,在北京机场把他拿下,搜出一堆情报文件。同一天,瓦特在兰州被抓,证据一摆,他承认受英美指使偷核机密。许林德也招了。俩人依法处理,英美情报计划泡汤,核机密保住了。 这案子全靠安检员小李眼尖和张文奇步步紧逼,两只老鼠愣是扯出了新中国天字1号间谍案。那年代,反间谍真不是闹着玩的,敌特花样百出,咱们也得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