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23年,95岁的老人接到一通电话:“叶老,您还活着啊,我在等您的骨灰盒呢!”

2023年,95岁的老人接到一通电话:“叶老,您还活着啊,我在等您的骨灰盒呢!”谁知,电话那头说的一番话,让老人瞬间泪目!

老人叫叶连平,1928年出生于青岛,从小学习成绩很好,初中还学过英语,可惜,上高中时遇到战争,只能辍学了。

抗战结束后,叶连平来到南京,在美国大.使.馆做了3年勤杂工,由于经常和美国人交流,所以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然而,好景不长,在特殊时期,叶老被诬陷下狱,当时妻子怀着生育,无奈只能打掉孩子离婚。

3年风波后,叶老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他去了农村,经常受到村民的帮助,由于他是少有的文化人,他也很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当地的孩子们。

直到1978年,叶老在朋友的推荐下,走上讲台,那时他已经50岁了。

叶老十分热爱教育,由于自己没有孩子,他把每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

一天,学生含着眼泪对叶老说:“老师,我明天不能再来上课了,家里交不上学费了。”说完不停地抹眼泪。

于是,叶老连夜赶到孩子家里,找到孩子父母,劝他们说:“让孩子继续读书吧,费用我出!”

直到1991年,63岁的叶老退休了,他仍然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上完最后一节课后,叶老伏在讲台上嚎啕大哭。

尽管退休了,他也从不闲着,只要有老师请假,他都会主动去学校代课,哪怕只教几天,他都愿意。

叶老代课时间最长的一次是3年,学校给他发工资,他一分钱都不留,转身就拿去买了风琴和其他教学器材送给学校。

2018年,叶老骑车给孩子们买菜,不幸伤了腰椎,胆囊破裂,医生要求他手术后卧床休息100天。

谁知,9号刚动手术,他13号就缠着医生给他办理出院,还威胁医生说:“今天给我办出院,不然我就从8楼跳下去!”医生没办法,只能同意给他办了出院。

然而,叶老回家只休息了3天,就迫不及待回到学校去给孩子们上课,看着叶老站在讲台上,双手撑着桌子,身体还很虚弱,学生们哽咽了。

2000年,叶老听说城里的孩子都在学英语,而农村资源有限,开不了英语课,他考虑再三,最终决定自己办一个英语培训班,免费教孩子们学英语。

叶老把一个废旧仓库改成教室,没有讲台,就把家里吃饭的桌子搬来用,用饭盒装粉笔,只要孩子愿意来上课,不用交一分钱,所有资料都是叶老自己掏钱买。

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经济也不好,离家远的,叶老还为他们包一天三顿饭,把自己的屋子空出来给他们住,自己睡在用两条凳子拼起的“床”上。

叶老对自己很抠门,从来不买家具,他不抽烟,不喝酒,出门揣两个馒头,从不下馆子,几十年都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

他把钱都留给孩子们用,每年至少两次带孩子们去城里逛博物馆、扫墓,包车的车费和伙食费都是叶老自掏腰包。

叶老一辈子存了30万,开培训班之后,全部都花光了,他有一件妹妹送给他的蓝色的衣服,打了10多个补丁,穿了60年。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留点钱,他却说:“我的钱都是国家给的,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有一次,叶老正在上课,突然两眼一花,倒了下去,脸撞在桌子上,半边都淤青了,学生们劝了好久,才把他骗到医院,他的手臂还输着液,嘴里就一直吵着要回去上课。

2023年叶老都95岁了,仍然还站在讲台上,他说:“我希望我呼出的最后一口气都是在讲台上!”

有一次,叶老接到一通电话:“叶老,您还活着呀?”

这问题可把叶老呛着了,他说:“我要是没活着,我该在哪里?”原来是曾经的学生打来的电话。

“叶老,您别误会,我知道您没有儿女,等您百年归天的时候,我把您的骨灰带回去放在我老家的坟头,行吗?”说完,学生哽咽了。

叶老知道学生是一番好意,但他还是拒绝了,原来他早就已经为自己安排好了后事,他已经签订了遗体捐赠书,等他一走,就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做研究。

叶老把半辈子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教室的墙上一直挂着他的座右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还有下辈子,他一定还是会选择做老师。

在叶老眼里,教育的意义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真正的伟大,在于把平凡的力量奉献给不平凡的事业,叶老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愿偏远的地方能涌现出更多像叶老这样无私的老师,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

叶老的奉献托举了数以千计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无私的精神奉献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