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里约的发言,点破了一层窗户纸: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正积极合作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里约的发言,点破了一层窗户纸: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正积极合作,中国也加入其中,他们正尝试在彼此贸易中绕开美元,哪怕最初只动10%或20%,这步子已经迈开了。

东盟内部更是热火朝天,成员国之间贸易结算,已开始尝试使用自家货币。安瓦尔说得直白:金砖国家2025峰会不只是开个会,它象征着后殖民时代各国争取公正秩序的一场新斗争。

话音未落,大洋彼岸的威胁就来了。特朗普立刻在社交平台放话:哪个国家胆敢支持金砖国家“反美”,美国就给它额外加征10%的关税!

这情景,像极了村里那家大商户。过去几十年,村里人买卖东西都得经过他,用他发行的“通用券”结算。时间久了,他不但抽头收手续费,看不顺眼时还能随意掐断别人的交易通道。邻居们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早憋了一肚子气。

如今,张家和李家悄悄商量:咱俩以后买卖鸡蛋青菜,直接用我家的鸡换你家的菜行不行?王家赵家也凑过来嘀咕:要不咱也试试?虽然刚开始换的东西不多,路子也不熟,可这心思一动,那家大商户立刻坐不住了,扬言:“谁敢不用我的券,别怪我加收‘管理费’!”

特朗普这10%关税的威胁,恰恰暴露了美元霸权的焦虑本质。它像一根无形的绳索,长久以来捆绑着全球贸易。各国辛苦赚取美元,却不得不承受美国货币政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带来的金融动荡。

更甚者,美国动辄挥舞金融制裁大棒,冻结别国美元资产,使得许多国家寝食难安——辛苦积累的财富,随时可能变成镜花水月。

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推动本币结算,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被逼出来的“求生欲”。它们只想求个安稳:自己的血汗钱,自己的买卖,能少些被人拿捏的风险。

这“10%或20%”的去美元化尝试,意义远非数字本身。它如同在看似坚固的美元堤坝上,凿开了第一道细小的裂缝。

它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号:对单一货币过度依赖的巨大风险已被广泛认知,寻找替代方案的行动已然开始。这并非要立刻推倒美元,而是渴望多一个选择,多一分保障。

如同一个家庭不会把所有积蓄只存进一家银行,国家也需要分散金融风险。金砖国家平台的壮大,正为这种“分散存放”提供了可能。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恰似旧霸主面对挑战时的本能恫吓。它或许能吓阻一些胆小的,却无法浇灭众多国家心头对“金融自主”日益强烈的渴望。威胁越凶狠,越印证了旧有模式的不公与脆弱,反而会促使更多国家思考:是否也该悄悄准备自己的“鸡蛋篮子”了?

美元的主导地位不会一夜崩塌,但堤坝一旦渗水,崩塌便进入倒计时。马来西亚等国迈出的这看似微小的一步,实则是历史天平开始摆动的先声。

它提醒世界:建立在强制与恐惧之上的秩序,终究难以持久。各国对公平、自主金融环境的朴素追求,如同涓涓细流,终将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刷出一条更平等、更安全的未来之路。

霸权的黄昏,往往始于那最初几颗不愿再被捆绑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