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登辉这么明显的涉日背景,为什么还能得到蒋经国信任?只能说,大家不要被宣传材料里的蒋经国骗了,其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蒋经国考虑过向大陆低头这件事,他的晚年只考虑了两条路线。 蒋经国一辈子都活在蒋介石的影子里,老蒋给他灌输的那套 “反攻大陆” 早就成了空头支票,他自己也知道根本办不到。但嘴上不能说,心里得盘算实际的。 台湾就那么大,人口也不多,本地的那些势力一天天壮大,不把他们拉拢过来,国民党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李登辉是台湾本地人,又在学术界混过,表面上看起来温温吞吞的,不像那些老国民党那么扎眼,正好可以用来安抚台湾本地人的心。 说什么蒋经国考虑过向大陆低头,那真是把政治想得太简单了。他是国民党的头头,整个党机器都是围绕着 “反共”“维持现状” 转的,真要向大陆低头,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党内那些人。 他这辈子都在跟共产党对着干,怎么可能突然就转变立场?那些宣传材料里说他有什么统一的心思,不过是后来人编出来的,要么是为了美化他,要么是为了给某些政治主张找借口。 蒋经国晚年真正琢磨的,其实就是怎么能让国民党在台湾一直掌权,同时又能应付国际上的压力。第一条路,就是牢牢抓住权力不放,把国民党的统治根基扎在台湾,不管大陆怎么说,先把台湾这块地方攥在手里。 第二条路,就是找个看起来能平衡各方势力的接班人,既能稳住党内的老人,又能拉拢台湾本地人,还不至于让国际社会觉得台湾要搞什么大动作。李登辉正好符合这些条件,至少在当时看起来是这样。 别以为蒋经国不知道李登辉那些弯弯绕绕,老政客眼里都跟明镜似的。但他更清楚,要是不找这么个人,国民党可能撑不了多久。那些大陆来的老将们互相不服气,天天内斗,把他们扶上来,只会把台湾搞得更乱。 李登辉没什么深厚的背景,看起来容易控制,就算他心里有别的想法,只要蒋经国还在,就能镇住他。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蒋经国没想到自己走得那么快,没来得及把李登辉彻底捏在手里。 说蒋经国没考虑过向大陆低头,不是凭空猜的。他执政的时候,对大陆的政策一直都是硬邦邦的,从来没松过口。所谓的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听着像是要统一,实际上就是不想跟大陆有真正的往来,不过是换了个说法的 “两个中国”。 他心里清楚,一旦跟大陆走得近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那些本来就对国民党不满的台湾本地人肯定会闹得更厉害。 李登辉的涉日背景,在当时可能还不算什么大问题。蒋经国那一代人,跟日本打交道的时间也不短,蒋介石早年也在日本待过,国民党里有不少人对日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排斥感。 再说,那时候台湾跟日本的关系本来就不清不楚,经济上依赖日本,很多政策都得看日本的脸色。李登辉懂日语,了解日本,在蒋经国看来或许还是个优势,至少能跟日本那边搞好关系,多一条路可走。 那些说蒋经国想向大陆低头的,都是没看透政治的本质。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蒋经国也不例外。 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首先考虑的都是国民党能不能继续在台湾站得住脚,而不是什么民族大义或者统一大业。选择李登辉,就是这种现实考量的结果,跟什么信任不信任没关系,不过是觉得这个人能用罢了。 蒋经国晚年的两条路线,说到底就是一条 “守”,一条 “拖”。守着台湾这块地方,守住国民党的权力,拖着不跟大陆真正接触,拖到国际形势对自己有利,拖到台湾能以一个 “独立” 的姿态出现在国际上。 李登辉后来搞的那些小动作,其实都是沿着这条线走的,只不过他比蒋经国更露骨,更急不可耐。 别被那些包装过的历史骗了,政治从来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蒋经国选择李登辉,不是因为糊涂,而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对国民党统治最有利的选择。 他从来没打算向大陆低头,因为低头就意味着失去权力,失去他一辈子维护的东西。那些说他有统一心思的,不过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想象,或者是别有用心的宣传。 李登辉的涉日背景在当时根本不算什么障碍,甚至可能还是个加分项。 在蒋经国眼里,只要能稳住台湾,能让国民党继续掌权,别说是有涉日背景,就算是有别的什么问题,只要能用,都可以放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