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马谡只是替罪羊!诸葛亮真正要斩杀的是马谡背后的靠山,到底是谁 咱们都知道街亭失守

马谡只是替罪羊!诸葛亮真正要斩杀的是马谡背后的靠山,到底是谁 咱们都知道街亭失守后,马谡被诸葛亮挥泪斩首的故事。 但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何明知刘备临终警告“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仍坚持让他守街亭? 说白了,这事儿远不止军事失误那么简单,背后藏着蜀汉政权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 马谡的悲剧,从他的家族背景就埋下了伏笔。 他出身荆州宜城的“马氏五常”家族,五个兄弟个个才华横溢,尤其兄长马良与诸葛亮关系非同一般。 当年马良出使东吴时,孙权曾握着他的手感慨:“此乃孔明之臂膀也。” 两人不仅是同僚,更似结拜兄弟。 夷陵之战前,马良奉命招抚五溪蛮,临行前特意将马谡托付给诸葛亮:“幼常虽聪慧,然未经战事,望丞相多加提点。” 诸葛亮当场承诺:“季常放心,吾必视幼常如子侄。” 可谁能想到,这份承诺最终成了催命符。 马良战死后,马谡失去了最大的保护伞,却阴差阳错成了诸葛亮培养心腹的棋子。 建兴三年南征孟获时,马谡提出“攻心为上”的策略,让诸葛亮大喜过望。 他拉着马谡的手在帐中长谈整夜,次日便向全军宣布:“幼常之谋,胜百万雄师!”这种破格提拔,让魏延、吴懿等老将颇为不满。 更微妙的是,马谡常穿着与诸葛亮同款的鹤氅,出入丞相府如自家后院,连文书往来都能直接过问。 这种僭越之举,在蜀汉官场激起阵阵暗流。 街亭之战前的军事会议上,诸葛亮力排众议启用马谡,背后其实藏着双重算计。 表面上是给马谡镀金,实则是试探荆州派与益州派的反应。 当魏延拍案而起:“末将愿立军令状!”诸葛亮却淡淡一笑:“文长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彻底寒了老将们的心。 而马谡呢?他揣着诸葛亮亲授的锦囊,带着两万精兵奔赴街亭时,恐怕还做着“一战封神”的美梦,全然不知自己已沦为权力棋盘上的弃子。 更值得玩味的是,马谡兵败后,诸葛亮的处置堪称教科书级的政治操作。 他先是将王平破格提拔为参军,安抚益州派;又上表自贬三级,向刘禅示弱;最后才对马谡下狠手。 行刑当日,马谡在狱中写下血书:“丞相之恩,来世再报。” 可他到死都不明白,诸葛亮真正要斩的不是他,而是荆州派内部那个试图挑战权威。 马氏家族在荆州根深蒂固,马良虽死,但马谡若再掌握军权,很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这正是诸葛亮绝不能容忍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伟岸
伟岸 2
2025-07-18 23:23
丞相想斩的是你这种挑拨离间无种生有,唯恐天下不乱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