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后来当她父母知道杨南生的身份后,惊呆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6年,一对年龄相差36岁的恋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男方是65岁的航天科学家杨南生,女方是29岁的年轻记者张严平。 这段跨越年龄鸿沟的爱情故事,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社会争议。 杨南生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奠基人。 这位1921年出生的科学家,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来赴英国深造。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带着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委任状回到祖国。 在内蒙古的戈壁滩上,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开创了中国固体火箭事业。 由他主导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第三级发动机,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提供了关键动力 张严平1982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这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工作中偶然结识了杨南生。 初次见面时,她对这个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科学家充满好奇。 让她意外的是,这位从事绝密工作的科学家并非想象中那般严肃刻板,反而谈吐幽默,知识渊博。 两人从古典音乐聊到现代诗歌,从文学名著谈到人生理想,发现彼此有着惊人的共同语言。 在随后的交往中,杨南生向张严平讲述了自己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以及那段已经结束的婚姻。 张严平被这位科学家的真诚所打动,而杨南生也在相处中,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他们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书信往来。 在信中,他们讨论文学艺术,分享生活感悟,渐渐萌生了超越年龄的爱情。 当杨南生在信中表白时,张严平激动不已,认定这就是她一直在寻找的灵魂伴侣。 然而这段感情面临的最大阻碍来自张严平的父母。 得知女儿要嫁给一个比自己还大的男人,父亲勃然大怒,甚至扬言要断绝父女关系。 在他们看来,这段年龄悬殊的婚姻实在难以接受。 杨南生没有退缩,他一次次登门拜访,用诚意打动两位老人。 当张严平父母了解到眼前这位谦逊有礼的老人,竟然是为国家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时,态度开始松动。 最终,他们选择了尊重女儿的决定。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温馨。杨南生在工作之余,全力支持妻子的事业发展。 在他的鼓励下,张严平在新闻和文学创作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就。 而张严平也用心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起居,两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29个春秋。 随着年龄增长,杨南生的身体状况逐渐下滑。 他开始为妻子的未来担忧,省吃俭用想要多留些积蓄。 2013年,92岁的杨南生与世长辞。临终前,他最牵挂的依然是爱妻的生活。 失去丈夫的张严平,将全部思念倾注在文字中。 她完成了300万字的回忆录《君生我未生》,记录下这段跨越年龄的真挚感情。 书中不仅记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展现了杨南生作为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这段婚姻在当时引发诸多议论。 有人猜测张严平是看中了杨南生的地位和财富,也有人认为她是被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但真正了解他们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段建立在精神共鸣基础上的真挚感情。 在这个习惯用世俗眼光评判一切的社会里,总有人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选择。 但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向外界解释,就像杨南生和张严平,用29年的相守证明了真爱的力量。 主要信源:(新华社新媒体——《国家相册》:谁是杨南生?)
评论列表